作者:杨政

1.风机走向大型化,海风优势明显

1.风机走向大型化,海风优势明显

根据国盛证券数据,在风电国补退坡后,风电迎来降本,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2022年国内新增装机风电机组中,单机容量4.0MW占比约75%,同比增长35%;其中陆上风电主流机型为3.0-6.9MW,海上风电主流机型已达8.0-8.9MW(2022年,新增吊装的海上风电机型中单机容量在8.0-9.0MW风电机组占比43.9%,占比最大,11MW的新增装机容量占比也达到7.5%)。

2.国际海上风电项目成本快速下降,国内相对较高

2.国际海上风电项目成本快速下降,国内相对较高

彭博社数据显示,海上风电项目成本近年来快速下降,年度技术基线不断下修。其中德国、英国成本较低,而由于近海风资源较差、单机容量小、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等因素中国风电项目成本虽然近年来下滑,但仍高出世界主要国家水平。

根据creia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数据,我国海上风电海上风电项目成本从2009年单位千瓦造价超过2.3万元到2020年底单位千瓦造价下降至1.5万元左右(江苏地区)。但受2021年抢装潮影响,海上风电项目造价成本出现回升。2021年江苏以北地区海上风电建设成本回升到约每千瓦1.7万元,而在福建及粤东地区,海上风电建设成本仍高达每千瓦1.9万元。

此外,海上风能的运维费用较陆上风能偏高,根据2022年金长营《海上风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构成及其敏感性分析》,闽粤地区近海海风项目年均运维成本约150元/kw,远高于陆上风机的30元/kw。

3.风电机组——风电建设的主要成本

3.风电机组——风电建设的主要成本

根据信达证券数据,从资本开支构成来看,风电机组占据工程费用约34%-45%。具体来看,风机中风电叶片与塔筒壁垒较低,国产化率很高。国补退坡之后,这部分成本带动风电机组成本快速下滑。

但技术门槛较高的风电轴承仍未实现国产替代,国内只在偏变轴承和小兆瓦主轴上实现国产化,平安证券数据显示,德国舍弗勒、瑞典SKF、日本NTN占据着全球65%的风电主轴承市场。

4.海上光缆是海上风电壁垒最高的部分

4.海上光缆是海上风电壁垒最高的部分

从信达证券数据可以看出,国补退潮后,海缆成本占工程费用比不降反升。根据主要企业的公开信息,根据未来智库数据,在海缆行业中,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海缆业务毛利率达到30%-50%之间(中天科技与亨通光电的毛利率不仅有海缆业务还包括海洋工程业务,所以相对较低)。东方电缆与中天科技分别占据近33%和37%的市场份额,亨通光电占据17%。

值得注意的是,海缆企业深度涉及海上风电的建设工程项目,这一业务拉低了利润率各地招商引资经常通过“资源换项目”、“强制配套产业”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对企业的专业性要求较低,而更强调政商关系,专业性差的企业反而可以获得订单,这种方式并不利于海缆及海上风电相关产业在研发端的竞争。此外,海缆的对手还来自风能制氢,随着风机功率的不断加大,海上风电正在由近海走向深海,海缆成本过高正使得海上风能制氢成为可能的替代方案。

为整治新能源投资的乱象,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印发《开展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开发领域不当市场干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3〕106号),为特急文件,指出将整治一批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不当市场干预问题,重点整治对风电、光伏、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强制要求产业配套、投资落地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查找制度机制层面的短板弱项。

5.蓝海观点

5.蓝海观点

随着风电国补突破,风电装机功率逐步上升,海上风电优势明显。此外,海上风电积累的技术同时可以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但在当前,我国的风电项目成本仍然较高,高技术壁垒的细分领域缺乏竞争力。

希望能有一个公平的招商环境,促进海上风电企业可以聚焦自身核心领域,形成足够的技术壁垒优势,从而早日实现在高技术要求的环节国产替代甚至领先。

附:海上风电主要上市公司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