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号,正式开启乌孙古道徒步之旅。七点半用早餐,八点半准时出发。此行有3个队伍,70人左右。我属于A队,加领队是30人。人多,闹哄哄的,大家乱了一阵。走8发了一个蛇皮袋,刚好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往里面扔。在袋子上写上名字,方便认领。领队把大家的行李放好后,就可以启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库车市到黑英山乡,车程2小时左右。没睡够的,这会儿可以补个觉。迷糊一阵,清醒一阵。偶尔瞥一下窗外的风景,发现越走越荒凉。起点四围都是光秃秃的山,除了我们这群咋咋呼呼的人外,周遭一派静谧。例行公事,在起点拍照打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队说一会儿就要过河,让大家先把溯溪鞋换好。徒步鞋很重,背着,瞬间有重装的感觉。按领队的要求,包里常备的有头灯、雨衣、羽绒服、羽绒裤、路粮。包很小,塞塞就满了。相对于重装的队友来说,其实我们这个包根本不能说重。他们背着十几公斤重的大背包,强度比我们大了何止一倍。看见重装的队友健步如飞,实在是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山不一会儿,迎面遇见了一群羊。第一天,看到羊群当然很兴奋,免不了各种拍。纯粹的吃货说它们是行走的羊肉串,但我喜欢它们的呆萌。毛茸茸的,圆滚滚的,不停地挥动着四只小短腿。告别这群羊,我们的鞋继续同沙土做斗争,很快就到了今天要过的第一条河边。领队不离说先吃路餐,再过河。河谷里的风太清凉,背包里的冲锋衣颠颠地跑出来救场。带了个小苹果,不洗感觉下不去口,用河水洗了,那水会咬人,刺骨。心里咯噔下:这河不好过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完,奋战第一条河。不离在出发前简单介绍了下过河的方法,可我开小差了,没听到,稀里糊涂地踩着河水过了。水不急,但很冰。幸亏有防水袜,脚感勉强算好。别以为防水袜真的管用,水一没过膝盖,防水袜就破防了。袜子的长度在膝盖以下,没法防住深度在膝盖以上的水。水一旦进了袜子,还不容易出去,这也是防水袜的硬伤。没奈何,脚只好泡在水里。渐渐地麻木了,见着水就趟吧。如此反反复复,有队员记下了今天过河的次数:16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地在博孜日格河谷,地势还算平坦。旁边就是我们反反复复趟过的那条河,水声澎湃,在深夜格外叫人惊心。第一次搭帐篷还是走喀拉峻的时候,差不多是一年半以前的事了。故而,也可以说我不会搭帐篷了。不离说你学过,应该不用再教了吧,我不好意思说自己不会。当他在教旁边的队员时,赶紧过去蹭听。不得不说,我的动手能力是弱了一点,搭半天才搭好的帐篷被领队大鹏(后来大家一致称大爷,据说上六十了)吐糟了:这么皱皱巴巴的帐篷,别说是跟大爷学的!我赶紧向旁边的两位上海姐姐讨教,她们帮着我做了些调整,后来,领队赛米又教我把绳子的位置尽量拉到最远,这样即便下雨下雪,内帐也不容易被打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饭是四位领队(还有一位长得特别像某明星的领队明山,明星的名字我记不住哈)张罗的四菜一汤,味道很不错,妥妥地干掉了一大碗米饭。饭后无事,大家站着闲聊了一会儿。入夜以后,气温骤降,躲到领队们的炊事帐里看他们干活。虽说是男生,他们个个干活都是一把好手。跟他们比,我不敢说自己会做饭。九点钟左右,下雨了。赶紧回去把晾在树枝上的袜子、裤子、鞋子都收了。无事可做,睡吧!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这生活也差不多了吧。没有网络,刷不了手机。远离城市,过不了夜生活。夜晚,只有静谧的山谷,清流的河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晚睡帐篷,各种不习惯。虽然睡前把隔壁上海姐姐给的暖宝宝贴上了,还是越睡越冷,又起来把羽绒服穿上了,再把保暖帽戴上,这才好了。因是野外,睡不踏实。想上厕所,又不敢出去。忍到了四点半,出去上了厕所。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满天繁星,夜色皎洁。寂静山谷里,深夜看星空,算是风雅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