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在两旁学生欢呼中站在椅子上发表讲话,另一学生悄然靠近,然后举起类似“手枪”物品对准发言者开枪,随后又上前“补枪”。发言者“闻声”而倒,旁人连忙上前追堵“开枪者”。另有学生举起写有“两声枪响尸骨寒,污水排海遗后患”的横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别开生面的表演,发生在山东枣庄一所中学。表演结束后,掌声如雷,热闹非凡。有人将这一幕录制下来,发到了网上,同样引起一片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记者匆匆去告状

01.记者匆匆去告状

看完这个视频,我也笑了。在我看来,这与如今流行的快闪并无二致。学生们只是还原了某个场景,过段时间,或者可以说还原了某个历史片段,仅此而已。而学生在表演结束后拉起的横幅,前一句仅仅是叙事,没啥可谈的;至于后一句,毫无疑问是指责日本不顾劝阻排放核污水,后患无穷。学生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值得肯定的。

可谁知没过多久,就有记者揣着这支视频,找上了枣庄市教育局,了解情况。

不知记者抱着什么心态去枣庄市教育局,但从记者没有去找学校,而是直接找到教育局,多少有点给家长打小报告的意思,不是那么的磊落。

想必,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我们这些吃瓜群众,都是一脸懵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枣庄市教育局有高人,工作人员的回复令人拍案叫绝:他们(学生)的做法也不一定对,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他毕竟是个学生。

为何说教育局有高人呢?我认为这番回复还可以这么理解:学生的行为不一定对,也未必是错。考虑到这些都是学生,即便犯点小错误,也无关痛痒,可以原谅。

可是,对记者而言,这回复就如隔靴搔痒,显然没达到预期。就此事,该记者所在的媒体很快发了一篇新闻稿。文章前两段简单描述了事情的经过,符合媒体不预设立场实事求是还原事件的作风。但奇怪的是,该新闻稿最后一段却加了一段与该事件并无关系的日资企业在山东的投资情况,和山东与日本进出口的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别有用心的作者

02.别有用心的作者

撰写新闻稿的作者想干啥?

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凑在一起,这难免让人怀疑,作者是在变相的谴责学生阻碍了中日贸易。

恕我直言,现在不是为了发展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搞招商引资的80年代。况且,外企前来投资,从来不是为了做慈善,如果投资评估没有达到外企的预期,哪怕你拿着枪指着对方的脑袋,对方估计也不会来。反之,这件小事也不可能“劝退”已经扎根山东的日企,要知道,大名鼎鼎的铁道游击队,就在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日企若是真的在乎,之前就不会来山东。况且,搞投资、搞贸易讲究的是互惠互利,双方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岂能因这件小事轻言放弃?

所以说,有些媒体想通过耍小聪明在国内搞挑拨、搞对立,已经行不通了!

当然了,虽然这事对多数人来说不是大事,却还是深深戳痛了某些人的心。

图片来源:凤凰网资讯 作者|朱昌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凤凰网资讯 作者|朱昌俊

比如凤凰网资讯的这个作者。凤凰网就此事同样发了新闻稿,该作者认为,学生表演者及沉浸于这一表演中的围观学生所表现出的“享受”状态。甚至,他还抨击所谓的“涉事”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在“和稀泥”,是值得警惕的。最终,这名作者将此事定性为“仇恨教育”。

图片来源:凤凰网资讯 作者|朱昌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凤凰网资讯 作者|朱昌俊

其遣词之激烈,造句之“深远”,让人透过文字,仿若看到一个背着双手、双眉紧皱、忧国忧民的伟岸身影。

只不过,该作者左一句仇恨教育,右一句值得警惕,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

03.露出狐狸尾巴

03.露出狐狸尾巴

什么是仇恨教育?

仇恨教育是专制者对设定对象无脑灌输的仇恨思想,们变成善恶不分、好坏不分、是非不分,让他们整个世界观都是颠倒的,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专制者服务甚至卖命,从而报复他人或者群体。

反倒是日本喜欢搞仇恨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倒是日本喜欢搞仇恨教育

学生们表演安培遇刺是还原真实事件,指责排放核污水是对社会负责的行为,怎么就仇恨教育了?

退一步讲,即便表演安培遇刺多少掺杂了一些个人喜好,这实属正常。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不喜欢一个人,若是因为学生们不喜欢一个人,就给我们的教育安上一个仇恨的帽子,那我敢说,此人非蠢即坏!

至于指责排放核污水,更能证明这帮孩子拥有正确的三观,懂得是非曲直,而不是仇恨教育下好坏不分的表现。

诚然,此事一出,可能会触碰到某些日本人的神经,严重的话,可能会给中日友好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难怪有些媒体诚惶诚恐,估计在担心“友邦惊诧”。

鲁迅著有《友邦惊诧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著有《友邦惊诧论》

可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视频火到日本后,虽然有部分日本网友对此事表示不满,但多数日本网友,同中国的吃瓜群众毫无二致,纷纷乐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有日本就煞有其事地指导道:“至少要表现一下发射第一发后回头看,然后再发射第二发啊,不要随便。”

还有日本网友打趣,“少了穿制服的高中女生参演”、“山上的悲伤连一毫米都没有表现出来,山上什么时候逃跑了”。

想必,这些日本网友应是不厌其烦反复刷过安培刺杀的视频,才能提出如此合理且具备建设性的建议。这并非无的放矢。有日本网友真的做了解释:“讲道理,虽然我也觉得复刻度是低了点,但是考虑到中国人又不会像我们日本人一样,拿着安倍遇刺的视频反复看上个几百次,所以我其实也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吧,友邦确实惊诧了,然而惊诧的主题,是复刻得不够严谨……

所以,凤凰网资讯那个作者知道后,该如何回复呢?用再接再厉可行与否?

04.结语

04.结语

诚然,中国讲究人死为大。安倍遇刺这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值得鼓励。不过,事情早已翻篇,而学生的表演也基本符合事实,并未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动机。那么,媒体自然不能上纲上线,小题大做,甚至用“仇恨教育”一竿子打死所有人。

我始终认为,学生们的表演,仅仅是表演,没有那么多的动机和小心思,更别说是仇恨教育下的产物。当然,非要说这些学生在讨论政治,也不能完全否认。不过,作为中学生,多数人已经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浅显的政策讨论有何不可?毕竟,政治讨论不是洪荒猛兽,在言论高度自由的新时代,没理由进行打压和过分的批判。如果我们广大学生皆避政治、历史而不及,只怕也不是教育口广大工作者所希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