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诚,这个名字在中国军史上熠熠生辉。他的一生如同他的名字,充满至诚报国的信仰。1945年,他以14岁之龄,踏上了解放战争的战场,面对死亡,他从不退缩。曾有人问他,当年参军入伍,是否感到害怕?他的回答是坚定的:“当兵不怕死,我原本就打算牺牲自己来报效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多年前,他和战友一起跨过鸭绿江,用鲜血和生命,坚决捍卫祖国的尊严。这是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时刻。

1951年3月,冯志诚随部队前往朝鲜战场。他回忆起那段辛苦的急行军,每夜奔袭百余里,只用了10多个昼夜就到达了指定位置伊川。他描述说:“敌军的侦察机整日在头顶飞来飞去,我们只能白天隐藏、夜间机动,硬是用两条腿跑过敌人的车轮子!”

谈起那个时期,他一次次提及的是“方形山”。方形山位于朝鲜金城以东、北汉江东侧,是一座2公里长的山梁,由北向南绵延5个山头。1953年,南朝鲜军约400人以坚固工事为依靠,据守此地。

“敌人将各个山头以堑壕围绕,由内向外布设两层暗火力点,并挖有防炮沟、地堡,布设大量地雷。1953年5月,师团领导多次部署研究,最终决定把右侧后主攻任务交给我们团!”为了最大限度缩短与敌人的接触距离,减少人员伤亡,时任团作训股长的冯志诚和团领导商定了一项精心策划的作战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6日夜,冯志诚带领两个连悄然进入指定地域,在敌人眼皮子下埋伏了整整一昼夜。“27日22时5分,我方百余门火炮同时发起攻击。7分钟后,两个连如神兵天降冲入敌人阵地,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13分钟后占据敌阵地。”冯志诚的回忆中充满了坚强与荣耀。随后的几天里,敌人在大量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对方形山阵地发起了20余次反扑,但每一次都被我军坚决击退。

冯志诚带来了一张宝贵的照片,上面展现了他当年缴获的战利品,其中包括指北针和充气褥子。他激荡地介绍说:“当年,敌人装备得好,他们可以睡在充气褥子上,吃罐头,裹着鸭绒被。而我们呢?我们睡在坑道里,间或能铺上一些稻草,一边吃炒面,一边观望着飘落的雪,但我们仍旧打赢了战争。我们依靠的是不怕吃苦,不怕死的战争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1953年7月,抗美援朝的停战协议已经签署,但敌人为争夺停战线上的地理优势,对我军461.9高地发起了反攻。冯志诚的团接到了开进至461.9高地执行预防任务的指示。进入阵地后,我军立刻展开了坚实的预防工事,战争一触即发。敌军在炮火保护下连续向我方阵地进攻,而我军则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双方都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情势紧急之际,冯志诚提出了关键的建议,包括明确官兵的任务,以及改变我军阵地防守战术和布局,采纳守要点、加纵深、昼守夜攻等战术,以增强我军的阵地预防能力。

这些建议被采纳后,我军成功抵挡了多次大规模反攻。在这次预防战争中,我军坚持战争了整整8天,击毙伤敌2000余人,没有丢失阵地,圆满完成了上级给予的任务。7月27日,我团接到上级通知,停战协议已经签署,我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随后,根据上级指示,我们将界牌插在了停战线上。

这次胜利代表着正义与和平的伟大胜利。经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不仅在战争中学到了更多,也加速了现代化的步伐。冯志诚回国后进入原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然后一生致力于研究和教授军事战争学,为人民军队的进展和建设贡献了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志诚老兵的故事是中国军人的榜样,他的经历勉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教导他们坚强不拔,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勇敢奋斗。他的故事将永远勉励着我们,为和平、为荣誉,为国家,为人民,勇往直前,勇不可挡。冯志诚老兵的传奇经历,在中国军史上闪烁着光芒,勉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名字,至诚报国,无愧为国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