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人们挖开李鸿章墓,拖出了李鸿章穿着黄马褂的遗体,用绳子拴在拖拉机后一路拖拽,直至骨骸散尽。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开办了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等洋务机构,还组建过北洋水师,代表清政府签订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深受慈禧器重。
不过,再显赫的履历也逃不过命运安排好的最终结局。
1901年11月7日,79岁的李鸿章撒手人寰,由于总挑不好黄道吉日,半年后才出殡。
李鸿章的亲生儿子李经述,按照传统习俗,在李鸿章停丧的半年中,不剃头、不刮脸,还要穿很破、很脏的衣服。
李鸿章出殡时,李经述拖着一把大胡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哀哭号,胡子上沾满了晶莹的泪珠和口水。
李鸿章灵柩从北京出发,一直运到老家安徽合肥。除了送殡的人,哭丧的人,还有很长一队马车紧跟在后面,他们负责运载李鸿章毕生积攒的古玩,字画,珠宝和财物。
李鸿章的墓地在安徽合肥郊外的大兴集,这附近安葬着宋代名臣包公,朱元璋大将张得胜,李鸿章入葬后,当地就有了“一里三公”的说法。
李鸿章生前并不信风水,他看病也喜欢请西医。
1879年,李鸿章的第二位夫人结婚后一直没生育,李鸿章就为她请来一位英国女医生,并请天津伦敦教会的麦肯齐医生参与治疗。
不久,李夫人果然慢慢康健,并怀孕生子。
从此,李鸿章指定麦肯齐和另外两位欧洲医生专职为自己府上看病。
这在当时的官衙中虽然非常另类,但是从李鸿章致力于洋务运动来说,似乎也合情合理。
李鸿章夫人赵继莲去世后,李鸿章对儿子李经方说:“风水之说,吾不甚为然,只求无水无蚁,以安体魄。”

不过李鸿章听说合肥大兴集的墓地“邻近包公坟,又滨大河”时,还是十分满意。
1902年5月31日,一代名臣李鸿章入土为安,操劳了半年多的亲儿子李经述没多久也随父亲而去,很多人说李经述是因父亲的死伤心过度去世的,也有人说李经述的死纯属巧合。
不论怎样,李鸿章去世后葬礼的规格和排场在当时都是轰动一时的。
苏珊.汤丽曾在《英国公史夫人清宫回忆录》中称李鸿章的葬礼为“重大事件”。
不过,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再隆重的葬礼,最后都是尘归尘,土归土。
1958年,人们挖开了李鸿章的墓。
李鸿章的遗体穿着金灿灿的黄马褂,保存完整。人们把李鸿章和夫人赵继莲的遗体绑在拖拉机上一路拖拽,直至骨骸散尽,一代名臣的最终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中国古人认为,土葬可以保存完整的尸身,这既是是对死者的最大慰藉,也寄托了人们实现另一种“永存”的夙愿,是人们对人世最后的眷恋。
但从李鸿章遗体的最终结局来看,土葬尽管保存了相对完整的尸身,但历经世事沧桑之后,还是要归于尘土,永远消失。
这样看来,还是火葬,树葬,冰葬等新型丧葬方式更干净环保,同时能省下更多的农用耕地造福人类。
火葬大家都知道不多赘述。树葬是指将燃烧后的骨灰埋在树的根部,让树将骨灰完全吸收。这种方式干净又环保,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死后,就用过这种方式。
冰葬是指把遗体放入特殊容器,在200度低温液氮下进行冷冻,遗体结构会渐渐改变,最后变成粉末。不过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普通人可能用不起。

《步步惊心》里的女主若曦临死前,曾嘱咐老十四,她不喜欢不好的味道,也怕虫子咬,所以死后一定要火葬。
若曦的想法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看来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火葬。
活着不负每一天,死去化成一缕烟,也算是一种人生圆满。
参考: 苏珊.汤丽曾《英国公史夫人清宫回忆录》
陶方宣《张爱玲与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