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员工个人行为,与银行无关。”河南周口项城市的胡现红,老公意外去世,给她和孩子留了10万元,用于以后生活和给孩子交学费,存入工商银行,如今一分没有,银行还不认。

2022年5月25日,胡现红来到中国工商银行项城支行,准备把10万元存入工商银行。

当时,银行员工黄超杰接待了胡现红。胡现红表示,她想存一年的定期,因为后期孩子上学要交学费,需要用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说胡女士要存款,黄超杰非常热情,主动向她介绍了一个利息略高的储蓄产品,声称这就是一年定期存款

胡现红是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想着工商银行是国家正规大银行,就同意了黄超杰的推荐。胡女士不会使用自助柜员机,就在黄超杰的指引下,进行一系列操作:身份证识别,人脸识别,确认,最终完成了相关手续,把10万元给了黄超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5月25日,胡女士又来银行,但却被柜台工作人员告知账户内没有钱,还问胡女士是不是搞错了。

胡女士说当时办理业务的就是银行员工黄超杰。后来,大堂经理给胡女士查询了,说当时胡女士买了理财产品,产品名称是“齐融-齐睿”系列理财产品,而且这个理财不是工商银行的,是属于非法集资的,钱追不回来了。

银行说这一切都是胡女士同意买的理财产品,是她自己操作完成的,与工商银行无关。

银行还拿出一份特定资产合同权益转让与回购合同,上面的有胡女士签字。但是胡女士说字不是她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女士问大堂经理:“黄超杰难道不是银行员工吗?”

大堂经理回答:“黄超杰是银行员工,但是买理财产品是胡女士是同意的,还有胡女士签名,所以这是黄超杰和胡女士个人行为,两个人办理理财产品的行为都和银行没有关系。黄超杰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而不能代表是银行的行为。”

这是什么逻辑,在银行里,银行员工个办理的业务,与银行无关,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的胡女士只能通过信访。她先后去了,项城市信访局,周口市信访局,河南省信访局反映情况,但是都没有得到解决。最终只能到法院起诉。

但是,法院判决说胡女士证据不足,无法证明胡女士的10万元就存在工商银行,驳回了胡女士的起诉。

胡女士本来中年丧夫,就这10万元存款,存定期就是为了不想随时启用这个资金,就是为有急用的时候才取。平常和孩子省吃俭用,如今钱不翼而飞。周女士说,这是孩子上学的钱,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一事件于10月13日被报道后,网友们炸锅了,很多人都在评论区留言,原来很多银行都存在告知不明确,欺瞒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网友,或者网友父母都有存款变理财或者买保险的经历。有的买了保险,后面要年年存,不存的话就终止,只能回来很少一部分钱。 而买了理财的都打水漂了,因为这些人推荐的保险都不是银行系统的,很多都是非法集资或旁氏骗局,给推荐买了理财的,钱都不见了。一位先生35万元被银行工作人员忽悠买了理财,仅仅一个月,平台就跑路了。

银行是老百姓信赖的地方,是靠信用生存的。

如今银行就这么一句,是员工个人行为就不认账了?为什么卖理财产品和卖保险的人和银行穿的衣服一样,去银行办业务的老百姓,如何分辨谁是银行员工,谁又不是银行员工?

我认为,我踏进银行的门,银行的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就代表银行,不管办的什么业务都是银行的业务。

没有个人行为这种说辞。

工商银行应该向胡女士赔偿10万元和利息,以及法院诉讼费,精神损伤费,误工费。国家应该出手整治银行,不能让胡女士的钱就这样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