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人民的儿子”莫里斯·多列士和他的兄弟们在巴黎街头上。二战结束后,法国有过数年激昂的趋向苏联的革命时光。
这段越南的故事,就从浪漫的法兰西和自称是“法兰西人民的儿子”莫里斯·多列士说起。
法国,是第二国际“故乡”,也是第三国际向全球输出革命的重要中转地。
多列士虽然是“法兰西人民的儿子”,却也是这个中转地最优秀的二传手之一。
说来,多列士和胡志明从1919年混迹法共,都是经过弗罗萨尔、加香亲自培养、提拔,这才成为历史上法共最著名的职业革命家。

放进武侠小说里,两人纯粹亲亲的同门师兄弟。
1946年,抗战结束,因为法国维西政府的历史问题,法国虽然混进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但是颇受英、美讥嘲、白眼。
对此,浪漫、激情、矜持、自负的法国群众当然心中不服。
于是,法国民族情绪升腾,转向崇拜苏联蔚然成风,激情飞扬不让朝鲜群众。
眼看法国群众如此热情,苏联和法国政府、法共大佬们出于对日趋明显成型的英、美、中国的联盟相抗衡,终于一拍即合,没日没夜地狂飞眉眼。

如此大势,作为前第三国际执委主席团成员,多列士领导法共通过议会顺利夺权,推动法国革命走向二战之后的极盛时代。
当时,苏联与英美在东欧、东南欧及希腊和巴尔干地区对峙,局势日渐吃紧,冷战格局雏形初现。这样,法国多列士当局悬停在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上上下下,左右逢源,当然摆脱为维西政府擦屁股的尴尬局势,变得几分气宇轩昂。
法国在多列士上台初期,局势初步安定,也就想起了法国在海外,还有一窝殖民主义的蛋:
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是法国在东南亚殖民地的主体,包括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以及中国湛江法租界。
法国人的殖民企图,与英国完全不同。英国海外殖民重在以现代西方文明及宗教予以渗透,法国对海外殖民地却有着极端的优越感,自居为殖民地的拯救者和启蒙者,同时有着强烈的统治、拯救以及领土欲望。

正因为英法殖民主义内核和理念区别太大,故而使得法属殖民地在人文、经济、文化和融合等方面,远不如英属殖民地。
尤其法国对海外殖民地有着类似俄国人的强烈的统治、拯救及占有欲望,通常都会导致法国与其殖民地长期互相猜忌。
故而,在二战期间,法国被德国拳打脚踢,饱受屈辱,其殖民地也是乐得远远观望,不动声色。

反之,英国在面临德国入侵危急时刻,其海外殖民地为援助宗主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1939年9月3日,英国宣战当天,新西兰总理萨瓦奇即发表演说:
我们将毫无畏惧地和不列颠站在一起。她走向哪里,我们跟向哪里;她站在何处,我们站在何处
这番话语,同样拥有广袤殖民地的法国根本无法听到。
事实上,英国在二战中能够长期单独对抗德国和赢得二战胜利,美国参战之外,得到其海外殖民地的援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被有些教科书认为英国压迫深重的印度,二战期间,为英国动员近250万人参战。
加拿大动员超过百万人,澳大利亚动员近百万人,南非动员40万人,新西兰兵役年龄70%以上从军,超过20万人。
这些英国海外殖民地民众自愿入伍参战,他们普遍认为是为宗主国进行一场光荣战争。
法国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英国同为全球最大殖民主义国家,殖民地遍布全球。
然而,二战期间,法国饱受德国痛殴,本土忍气投降“一半”,海外殖民地大部被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陆续瓜分。
剩余些许,也是首鼠两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前法国殖民地。

于是,到了1946年,“浪漫、热情、矜持、自负”的法国政府和群众都是热心、急于从德国、日本、英国、美国、中国等国手里,收回他们的海外殖民地。
于是,法国多列士当局在欧洲立足稍稳,法国人便尝试开始回到越南。
就在1946年第一次印支战争及北越抗法战争爆发前夕,多列士和兄弟们在法国1946年大选赢得空前胜利,成为法国第一大党。

其中,多列士由莫斯科返回法国,即在1945年担任法国国务部长,并在1946年为法国代理总理、副总理。
实权在握不说,他的手下8位同门兄弟,更是分任法国政府经济、工业、劳工和军备部等部长。
史上又红又专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横空出世。
就此,法国和苏联有了共同信仰,两国两党你来我往,搂肩搭背, 尽情撒欢。
美国佬、英国佬看得心慌,也只能暗中跺脚喝醋,愤然指责:
法国佬距苏俄不过是一步之遥
法苏关系每日升温,糖中调蜜。

也正因为这个关系,法国人最初出兵越南计划,也就早就在法军登陆越南之前,就已经被勤快的多列士及其小伙伴们亲自滴滴答答地向莫斯科作了详细汇报。
就此,苏联阵营与英美阵营在东欧、东南欧对峙,矛盾激化的同时,因为法苏关系升温,法国革命暗潮涌动,也就使得欧美眼见西欧“运动”加剧,也就不断加强欧洲驻军,颇有将欧洲冷战升级为热战的冲动。
然而,欧洲被苏联阵营与英美阵营视为根本,为避免出现一拍两散的政治危机,双方似乎默然约定,各施手段将欧洲危机外溢亚洲及远东地区。
于是,二战结束,欧洲和平,亚洲及远东地区也就狼烟遍燃,连绵不绝。
这样,长期守着越北荒山野岭的胡志明和兄弟们,长期饥肠辘辘,每天扛着老破步枪深夜站岗,漫天乱瞅,终于,在莫斯科和巴黎的上空,看到了闪闪发光的北斗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日军对越老柬地区法军缴械。由此,越老柬成为“真空”地带,北越大佬顺势起兵,史称八月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元甲,为创建越军和越军标志性人物,他最早的军队职务,为越南解放军宣传队(越军前身)主要负责人。
回望1945年8月,胡志明率领越盟在八月革命后建立政权,成功逼迫了越南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在顺化退位。看似已经成立了一个国家。然而,北越八月革命仅是胡志明和越盟在日本投降空档,发动群众和少数越军在越北山地穷山僻壤的乡村发动的“革命”。

当时,武元甲负责率领的北越武装,尚称“宣传队”,好比样板戏沙家浜的胡司令,缺枪少兵。
到了后来,法军登陆,形势严峻,胡志明心急如焚可想而知。
法军在二战时被德国打得满地找牙,但是,法国毕竟是世界一流的陆军大国,一旦东山再起回到中南半岛,对胡志明和越盟宛然就是泰山压顶。
当时在急切间,胡志明得不到苏联、中国的支援,只好向西边印度的尼赫鲁跺脚表了忠心。

就这样,同为“殖民地”的北越和印度接头了。
暗号: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
和尚不亲帽儿亲。
尼赫鲁身边的狂热兄弟赫斯将军出面登高一呼,才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印度群众热血沸腾涌上街头。印度拒绝法国经由印度国土和领空向越南派兵,印度各大城市平民散步支援越南,喊着口号,把1月28日称为“越南日”。
当时,印度群众刚刚独立,不懂社会复杂,他们浴巾裹头顶着烈日,兴高采烈地啃着黄瓜,每天都被印度左翼人士的街头演说感动得涕泪交流。

于是,他们捐款、捐物。
甚至,印度还募集群众和前联邦国军人,组织了一支装备英式武器的越南旅。
出于对巴黎、莫斯科相互媚眼乱飞的郁愤,美国佬、英国佬抱着膀子,看着印度与越南联手抗法的闹剧。
看着、看着,英美看到了柏林、东欧、希腊和中国局势日趋紧张,再回头看看每天都在敲锣打鼓,人山人海,红旗招展的巴黎,冷汗就情不自禁淌下来了。
英、美都在担心,法国如果被赤化,后果不堪想象。

于是,美国佬加大了马歇尔计划援助法国的力度和份额,英国佬也拉着印度大佬们的衣袖,一溜烟跑到拐弯处,蹲在地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凑在耳边说着心事。
斯大林,可懂?
革命,可懂?
毕竟,当年的印度群众确实非常信任英国佬。
于是,经过英国人引经据典辅导,尼赫鲁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给苏联搭桥。
于是,虽然印度左翼人士还在煽乎着群众的热情,尼赫鲁还是决定,对北越、南越一视同仁,印度不介入越战。

1947年,北越、南越代表团前往新德里,接受尼赫鲁调解。
这是印度和尼赫鲁第一次作为南亚大佬,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是时,尼赫鲁迎面噼里啪啦的闪光灯,大义凛然拒绝了胡志明要求印度为北越的伟大事业在国际上背书、站台、申辩的要求。
但是,尼赫鲁也承诺在道义上支持越南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继续拒绝法国战斗机和战舰过境。
事实上尼赫鲁的承诺还是意味着印度默认了法军的陆军、军资,可以通过运输机、运输舰过境。

虽然印度含糊放开尺度,可是,在1947年,这正是多列士和兄弟们闹得最欢的年头。
可以想象,当时,莫斯科、巴黎、河内相互往来,电台滴滴答答昼夜不停,打得比枪管子还烫。
法国增兵越南,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对此,既有斯大林主持大局,作为多列士的同门师兄弟,胡志明当然心里很有点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越边境丛林里的胡志明(左2)和北越大佬们。

当时,法国多列士内阁正在准备进行全面经济与体制的改革。
在多列士和兄弟们主持法国改革的大灶,锅里煮的、炖的,基本就是香喷喷的搞大型工商业和银行国有化改革,搞工会搞佃农雇农要穷苦人翻身等等内容。
土豆烧牛肉,标准苏俄大餐。
今天,看着时尚、前卫、浪漫的法国人,看着巴黎的T台走来走去的美女,再想当年法国红旗招展,法国人同样也在多列士和兄弟们煽乎下,人人打完鸡血,大脑虚胖,敲锣打鼓上街起哄那副傻样,确实是一场笑话。

然而,法国毕竟是西方体制国家,地处西欧,故而无论法国共运风头如何强劲,法国两院议会不受干扰地运营,使得多列士改革难以推行;同时碍于雅尔塔会议条款约定,苏联也无法长臂伸手直接染指法国。
法国两院议会制体制,雅尔塔会议条款,就像两盆冷水。
当时,每每多列士兄弟们及法国工人党到处点火推行苏式改革,推动革命运动即将进入高潮的关键时刻,两盆冷水总是及时泼来……
一簇一簇的火星,就此被浇熄,多列士兄弟们及法国工人党感到万分失望。
于是,法国多列士当局及法国群众忍无可忍,遂以抵制美帝资本入侵为由,拉拢议会,抵制美国马歇尔计划。同时,加紧驱动法国全面靠近苏联。
眼看着,一个法兰西苏维埃政权呼之欲出。
当时,法国多列士及其兄弟们在出兵越南的问题上,一面冠冕堂皇申明捍卫法国利益,一面却配合苏联助推胡志明及越北革命,打击法国保守势力。
1947年,多列士兄弟们和盟军社会党控制议会,通过了削减军事预算20%的提案。
法国军队当场虚脱。
戴高乐等传统与保守派看在眼里,气得白眼乱翻,当场尿遁,集体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复巴黎时的戴高乐(前1)。

此后,被法国人誉为英雄的戴高乐为法国传统与保守势力最大目标,出入都被多列士的特别兄弟们跟踪,并且被禁止在广播电视上发表讲话。
法国削减军费消息,实则就是多列士呼应莫斯科而突然掐住了法国向海外派军的输血管。
胡志明乐了。
法国海外驻军不像越南人,靠着盐水蘸芭蕉根就可以应付一天。

就这样,驻越法军过上几天啃着咸菜吃稀饭的好日子,士气萎靡,人心涣散。
既请不起海外雇佣兵,本土法军不愿意前往北越。
没法子,法国殖民地勒克莱尔将军等几个头头只好靠私人关系,协调张罗着组织了一些由北非人、土著人和越南少数民族,压低成本,编组新的驻越法军。
少数法国军人纷纷升官,当上了这支冒牌法军的指挥官。
一个战斗分队的士兵,说着南腔北调的土语。

说是当年驻越法军作战虽然配有战机、战舰等等全套法式武器,然而,军费太少,军队寥寥,要漫山遍野去在丛林里山沟里找胡志明,实属万难。
回头,再看胡志明的北越军队,到底是越南解放军宣传队出身。
嘴炮所到之处,群众亢奋,各种闷棒、陷阱摆出人民战争架势,革命所向披靡。
当时,在北越山地战场上真刀真枪打仗,群众毕竟打不赢被几个法国职业军人指挥的新编混合法军。

然而,法军碍于军费、军资捉襟见肘,兵力不足,要应付偌大的越南战场,累得眼冒金星却也无可奈何。
法国人和胡志明的越盟在越北山地苦耗着,终于,风水一转,越战迎来了转机。
当年,虽然一贯浪漫、热情、矜持、自负,法国群众到底常年生活在西欧,算是吃香喝辣比较聪明。
等敲锣打鼓摇旗呐喊的革命新鲜劲一过,法国群众眼见如此折腾,已经步向吃不饱穿不暖,就要当上标准无产阶级的关键时刻,集体觉悟指数直线跳水了。
都也不想当无产阶级。

于是,他们纷纷开始对法国经济持续低迷的现状表示不满,敲锣打鼓向多列士政府发泄愤慨。
政府财政窘迫,本来在一个阵营的拉马迪埃等社会党和多列士们也终于闹翻。
就这样,1947年,为是否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和出兵越南等问题,法国总理拉马迪埃招呼他的社会党兄弟们推动马歇尔计划落地,正式与持反对意见的多列士的兄弟们正式分道扬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列士早期宣传画,中苏论战后此人宣传画绝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法前线的中越将领,陈赓(左2)、韦国清(右1)、武元甲(北越总司令,左3)、黄文泰(北越总参谋长,左1)
在一片起哄声里,“法兰西人民的亲儿子”多列士黯然下课,被法国落后群众抛弃。
后来,1964年,对法国革命失望至极,多列士索性办了苏联户口预备前往苏俄养老。
途中,猝死。
1948年,多列士垮台,法国增兵越南提上日程。
现在,多列士和兄弟们不再参与法国最高决策,莫斯科、胡志明和越盟得不到随时滴答的情报,越战怎么打?
集体懵逼了。

幸好,法国人将发展国内群众生活放在出兵海外的前面。
当时,饿得眼冒金星的法国人眼瞅着马歇尔计划一落地,就吃上了大碗大碗的红烧肉,不免想起多列士的忽悠,忍不住口就多吃了几口红烧肉。
既然人人呼吁多吃几口红烧肉,为争夺选票的法国大佬们也就更热衷战后经济复苏,而忽视了越南的情况。
1949年底,法国人吃饱了红烧肉,一抹油嘴,终于想起应该开始将本土精锐和海外军团调往越南了。

于是,在主力尚未行动,只是前锋部队10来个营登陆,几趟冲锋,胡志明越盟的北越军队早就一路狂撵,连战连败,退向靠着中越边界的越北山地。
如此这般,10来个法军营横冲直闯,一帆风顺推进到了中越边境,眼看就要大局已定……
然而,法国佬到底来晚了一步。
1950年初,中越边境两边,红旗招展。
中国人来了,法国人殖民中南半岛的梦想也就随之破碎了。

作者:流浪的橡树

2023年10月7日橡树·广都铭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