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采集室内,血细胞分离机都在忙碌的工作着有……三名身穿蓝色T恤的志愿者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他们虽互不相识,却在这一天做了同一件事——用自己身体里充满鲜活能量的干细胞,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共同演奏出了饱含爱与奉献的生命“协奏曲”。

唐山杨大哥:献血二十年 捐献造血干细胞义无反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唐山市的杨大哥今年39岁,是一名普通职工,亦是一位献血达人。在他的献血证上,有超过30次的记录,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经过五个小时的采集,杨大哥在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6184例、河北省第712例、唐山市第3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遵化市的首例成功捐献的志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2003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在浏览资讯新闻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疾病的有效手段。”杨大哥说,“当时就想找机会加入志愿者的团体。”在2015年一次无偿献血中,他主动向工作人员询问加入条件,留下血样自愿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今年7月,杨大哥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很激动,就爽快地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杨大哥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的妻子也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但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无法理解杨大哥抽“髓”救人的行为。同时,杨大哥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老小都需要照顾,有着捐献时孩子老人照看的种种困扰。因此,他的妻子得知后,连声追问:“干嘛就答应了?万一对身体有影响,孩子怎么办?家里老人怎么办?这个家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打消杨大哥亲属的担心和顾虑,唐山市红十字会、遵化市红十字会以及杨大哥所在的镇党委政府、村两委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共同到杨大哥家中做工作,通过讲解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而且过程科学、安全,捐献后还会定期随访……等等。经过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充分了解,得到了杨大哥家人的一致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6日,杨大哥在妻子的陪伴下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杨大哥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我们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看到自己是中华骨髓库第16184例捐献者时,杨大哥笑着说:“我是84年6月18日生日,这个数字如此巧合,我能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我们的缘分!”

此外,杨大哥表达了对工作人员的感谢,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宣传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意义,为更多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廊坊“95后”小伙传递生命新希望: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出生的小志,来自四川,现就读于廊坊市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他是一名研一学生,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求学、参军的经历,让他将一个信念深深地刻在了心底,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11月,正在上大学的小志参加了学校与四川红十字会组织的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宣讲活动,“我记得小学时学过一篇骨髓移植救人的故事,感触很深。我当时想,如果成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就能帮助那些血液病患者减轻痛苦,重获新生,那是多有意义的事啊。”向红十字会志愿者咨询了相关情况后,他当即留取了血样,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8月,小志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电,在得知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急需救治的情况后,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随后顺利经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为保证如期入学,小志来到河北省廊坊市后,四川分库把他个人信息转至河北,由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完成后续捐献工作,10月11日在廊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来到采集医院做采集前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上午8:20,采集正式开始,鲜红的血液从他的手臂缓缓流进血细胞分离机,一场生命的接力由此展开。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小志成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捐献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6185例、河北省第713例、廊坊市第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边的朋友和战友知道这个事后,都表示觉得我很伟大,我倒是不这么觉得。这是普通人都能做的事,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小志说。

当天,小志还收到了一封来自受捐者家属的手写信:“感谢您伸出仁爱之手,让我们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在您的大爱的庇护下,我们一定会积极面对,积极治疗,早日战胜病魔。”信中的话语让人动容,小志也为小患者送上了祝福:“小朋友,正在和病魔战斗的你真是勇敢又坚强!有家人和爱你的人陪伴与支持,我相信你一定能战胜它!祝你早日康复,去看很多美丽的风景。”

秦皇岛王先生等待三年终圆梦:这么多年的准备终于派上用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血干细胞对于血液病患者非常重要,我愿意献出自己一份力。”王先生说。

今年39岁的王先生,是秦皇岛人。2020年,王先生在一次体检中,机缘巧合之下留下了血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捐献志愿者。与大多数志愿者一样,登记之后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这一等就是3年。

为了能够在被需要的时候成功捐献,这些年,他在工作之余,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今年9月,王先生接到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通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接到电话的那一刻,他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暗暗想着,“这么多年的准备终于派上用场了。”在了解情况后,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他说这是生命中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10月12日,王先生开始注射动员剂。因个体差异,连续数天注射给他带来了较为强烈的不适感,但他一如既往地坚定,没有吃任何缓解的药物。“如果吃药可能会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活性,影响捐献。这点疼痛不算什么。”王先生发自内心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股股新鲜的造血干细胞仿佛汩汩热泉,带来了生命,也带来了无限美好。今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随着细胞分离机正在不停地运转,王先生成功捐献了302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6222例、河北省第714例、秦皇岛市第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疾病无情,人间有爱。祝你早日战胜病魔,把爱继续传递下去。”王先生为患者送上了自己的一份祝福,他也表示,等回去后,会将自己捐献的经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动员更多人加入进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当天下午,带着捐献者体温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踏上新的旅程,三份生命的种子跨越山河,连同捐献者的美好祝福,为患者带去新生的希望,完成生命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