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三字源于

《阊门泛槎》中的“桃坞论今昔”

这里曾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的世外桃源

因唐寅曾在这里住过

而天下闻名

日前,诗意桃花坞再展“新颜”

金阊街道全新打造的长鎏光华片区于近日正式亮相,该片区位于桃花坞一带,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干净整洁的巷落、色彩斑斓的花坛、舒适贴心的座椅……以“净美街巷”打造为契机,桃花坞一带的44条街巷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街小巷是古城的“毛细血管”,不仅在细微处展现着城市底色,也彰显着生活质感。今年以来,金阊街道持续推进“净美街巷”工作,重点围绕“桃花坞”区域开展系列改造焕新,扮靓小巷风貌,营造舒适生活。

消除顽疾

“微改造”提升焕新底气

打好环境“底子”是街巷变美的第一步。桃花坞一带街巷交错、居民密集,乱停乱放、随意晾晒等问题是巷内的“老毛病”。今年“净美街巷”工作启动前,金阊街道工作专班召开座谈会,广泛征集居民对街巷环境整治的建议,让每一处改造源于需要、更得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辖区全域大扫除的基础上,金阊街道针对车辆乱停放的问题设置了全新的隔离桩,并在长鎏村划设了非机动车停放区,同时在文丞相弄入口处增设了精美的街巷景墙,设置围栏,解决居民乱堆乱放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街道将“净美街巷”美化行动和为居民解决生活的“小烦恼”相结合,对街巷内的破损晾衣架、雨棚、公共洗衣台等进行全面更新。值得一提的是,在雨棚的更换上,街道通过上门走访巷内居民,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和意见,选择了兼顾美观和质量保障的仿古雨棚,与街巷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精巧设计

“微景观”扮靓小巷颜值

有了干净整洁的外表,还须有浪漫有趣的内在。桃花坞区域曾花意弥漫,街道深挖其文化内涵,重点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微花园”,让居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美景。

金阊街道以原有的花坛、花箱为基础,充分考虑色彩融合、季节更替等因素,对44处景观进行重新规划,补种了桃树、早樱、红叶石楠、藤本月季等20余种花木。漫步巷内,一步一景,各色花卉植株生机勃勃,与古朴幽静的街巷相得益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这些“小景观”更有韵味,街道在植被的选取与种植方面下足了“巧思”:比如在西脚墙、文丞相弄等地的墙边种植凌霄、金银花等藤本植物,留下一墙花意的期待,同时注重上木与下木的搭配,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致。此外,街道还在巷内的边角空地、零星地块“见缝插绿、见缝种花”,增设了多个转角花坛,让行人路遇惊喜、尽享美景。

因地制宜

“微空间”增添舒适体验

除了提升街巷的美感,街道还注重街巷改造带给居民的休闲体验,结合不同点位的特性设置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场所,让街巷之行更有“温度”。

阊门内下塘入口处临近河道,风景怡人。街道对原本闲置的空地进行设计,增设木质铺装及栏杆,改造树池坐凳,翻新沿河坐凳。市民游客无论是坐赏沿河风光,还是稍作休息,都是惬意的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长鎏村的紫藤长廊由于年久失修,少有人逗留。在本次街巷改造中,街道对破损廊架进行加固美化,并增设了休闲坐凳及花窗靠背。如今,这里已成为了居民休闲放松、闲聊家常的好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结合居民休闲需要和实际空间条件,街道在前同仁街、久福里巷等地设置多处景观花坛坐凳。这些坐凳沿花坛边缘而建,既节约了建造空间,又简单实用。

褪去岁月“锈迹”

留住温暖记忆

辖区内更多的背街小巷

正焕然新生

为市民生活增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