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紫依

贾玲和张晓斐这对姐妹花,从2021年凭《你好,李焕英》大热后,几乎销声匿迹很久。

就在大家以为她们只是昙花一现的时候,2023年,张晓斐带来了《好事成双》,高讨论度的爆款;而贾玲,则把自己的作品,成功地输出到了国外。

10月19日,索尼影业宣布,将改编《你好,李焕英》,并且取名为“Hi, Mom”,而贾玲也亲自证实此事,还表示将在片尾放出李焕英的照片,依旧是以此片纪念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的主题,国内外通用。

但《你好,李焕英》能够走出国门,确实在意料之外,毕竟国情不同,对母亲的感受不同,看完电影后的触动也不同。

2021年春节的鞭炮声虽然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李焕英热,却依然存在。

电影刚一播出,就获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甚至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影片内容诙谐幽默,真实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描述了贾玲因思念自己的母亲,而穿越到过去,与年轻母亲相遇的故事。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大大地刺痛了广大80,90后,甚至70后的心灵。

所以影片前面笑得有多灿烂,后面就哭的有多悲伤。

且不论贾玲和李焕英从中吃到多少红利,就说观众在看完《你好,李焕英》之后,留下了3种不同的电影后遗症,就该对它竖起大拇指了。

今天就来聊聊这3种后遗症,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第一类,哭完,一切回归正常。

这一类的观众,大概低于30%。

他们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手纸也废了好几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我们以为,他们会被电影中母亲的正能量影响,自省,并且有所表示时,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前一秒哭得眼睛都肿了,但走出电影院就是另外一番景象:十分钟不到,他们就会被下一部电影吸引,马上拿起手机,看看有没有优惠券?

回到家里,他们还像往常一样,见到自己伟大的母亲,还是往常的那句,“妈妈我饿了,妈妈我渴了。爸,我妈呢?”

在他们眼里,母亲为他们的付出早习以为常。

刚才在影片中那份心灵的感动,早已忘到九霄云外。

更有甚者,还像往常一样,和妈妈吵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人,电影也很难真正地感化他们,估计要等到真正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刻,才能真正有所成长吧。

第二类,深深触动,反省自身。

50%的观众,看到这样有正能量的母爱电影,在影院里哭得依旧稀里哗啦。

与前者不同的是,他们走出电影院,第一时间会打给自己亲爱的母亲,或者急忙奔向超市,为母亲准备最喜欢的小礼物;或者奔向厨房,为母亲做一道好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切身地感受到,不能失去母亲的那种痛苦。

不管他们在人生的事业上是否成功,孝心不是挂在嘴边,藏在心底,而是外化到实际行动上,足以感天动地。

在人生的里程碑上,他们已经成功了,因为百善孝为先。

母亲的要求不高,“我的女儿,我让她健康快乐就好。”

而我们的孝心,也不定是不负重望,忽略母亲的付出,勇往无前,更应该时不时停下脚步,享受人生,感恩母亲,反馈她们。

第三类,积极传播,抒发感想。

剩下20%,就比较理性和犀利了,他们就是传说中的“键盘侠”。

这个词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一褒一贬,大致分为两类,这两类的共同点就是,当他们走出电影院时,都会在心中默念“今天的话题有流量了!”。

第一种,他们擅长从电影里找到闪光点,感受到正能量,并积极地与大家分享。

这样的人,其实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他们总能在感动之余,又利用文字力量传播美好。

不得不说,贾玲导演的艺术天赋蛮高,电影构思也很巧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第一次拍电影,原本以为只是将他们表演了无数次的小品,搬到大银幕上,结果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但票房大丰收,它还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一部好的电影,不但是让人看完哭了笑了,还应该是能够带来心灵冲击,引发思考,并且调整自身的。

而他们,就擅长把这些,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人不光从电影里感受,更从文字中看到总结。

第二种,则是真正的键盘侠,也叫网络喷子。

他们天性是怼天,怼地,怼空气,不怼怎么会杠精?没有杠精又怎么会火?这也是一种自我炒作的手段。

他们会鸡蛋挑骨头似的,挑出电影中的种种毛病。

譬如认为这部电影是抄袭某个电影中的片段,或者认为电影中的某些喜剧梗过于老套,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还会说,票房与口碑和电影本身实力不符,还会说电影的剧情太过于普通,没有亮点。

更有人说,电影中的“包袱”还没有贾玲小品中的“包袱”多,而且使用的都是老桥段。

还有人说,期待的歌曲——《依兰爱情故事》,并没有作为电影片尾的插曲,实在有些可惜。

他们的原则是,不怼怎么会有流量?

当然了,言论确实自由,电影有好也有坏。

结语

《你好,李焕英》让贾玲一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在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球观众都感受到了“咱妈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个故事要进行文化输出,不知道经过西方的本土化改革后,会有什么样的味道。

毕竟,西方的女性独立意识比我们崛起得更早,让女性同胞们安心洗手做羹汤的文化也并不浓厚,而且亲子的关系并没有我们那么紧密。

期待Hi, Mom,大家也来聊聊,屏幕前的您,到底属于哪一类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