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为

“爱的语言”。

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它希望达成的是:

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非暴力沟通

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

不但厘清了很多时候人们沟通时难以觉察的“招敌”的语言和行为,还给了我们对关系处理新的思路和信心。

——沟通,是有技巧的。

——沟通,用脑子。

这本书将“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介绍给读者。

将其划分为“表达”和“倾听”两方面,其中“表达”又细分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

很多时候,我们说了话完全说不上沟通。

它最多算是说了话,甚至都不是我们想说的话,也达不到表达的目的,更糟糕的是,“祸从口出”,我们话说出了口,我们内心却更痛苦了,我们重视的关系更僵化更拧巴了......

书里强调“倾听”是不要那么在意对方说的内容,而是去体会他当下的感受和需求。

我总结下来的是,“倾听”即是“忘掉自己”。

忘掉固有的评价、想法以及当下自己的感受,暂时把它们搁置。

将注意力交给自己的心

——他说这些话有什么感受?

把注意力交给自己的脑子

——他说这些话有什么需求?

当我们不再沉浸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取到很多的信息。

晓以熹心

非暴力沟通

把内心的视野从自身,扩展到外面的人和事,我们能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事实。

——也许,事实的确和以前想的不一样。

非暴力沟通

书里有一句金句:

所有的愤怒后面都有一个需求。

试想一下,

当伴侣大声嚷嚷怒不可遏和我们争论孩子教育的时候,

也许他的需求是——

我很重要!

我想要你们听我的!

这样我才很重要!

当催促孩子不肯学习打卡,他摸着玩具瞅着电视就是不挪动步子的时候,

也许他的需求是——

我想安排我的时间!

我不想什么都听别人的!

很多时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的苦主们,内心一片海——

他难道看不到我带孩子很辛苦?他懂个屁,总是指手画脚!我才是对的!

这孩子,一说学习就嘟嘟囔囔,学习就这么痛苦?我们大人工作难道不苦恼?

沟通

从四个要素开始

我们不得不说书中提出的沟通四要素,太有用了。

观察

观察:勿与评论混淆

01

观察的语言表达: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中,清晰的行为结果。

观察是要有依据和事实证明的,比如具体的时间点、频率、某个具体的方面、数额等。

感受

感受:勿与想法混淆

02

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一,要区分哪些是感受。

“我觉得”、“我以为”不是在表达感受,“被xxx”(如被抛弃、被误解、被欺负、被利用等)也不是在表达感受;

第二,建立感受的词汇库。

自己的定义,无关对错好坏,只要自己能理解就好。

比如叫“悲伤”叫“1号”或“查理”都可以。

需要

需要:是感受的来源。

03

感受和需要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需要、期待、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因而,不是追究别人的责任,而是体察感受背后的自我需要:

我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

需要是一座桥梁,架起了我们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将表达与回应放到到自己身上,推荐表达感受的句式——

“我(感到)……,

因为我(希望/重视/想要)……”

非暴力沟通提倡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通过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的方式。

这有助于对方准确地了解我们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对方做准确回应的机会。

人的基本需要包括:

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

请求

请求:提出具体的、正向的,而不是抽象的、负向的请求。

04

请求的艺术:

● 提出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 提出需要做的是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 同时要伴随着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请求对方的反馈,确保我们的意思与对方的理解相同;
● 明确谈话的目的,诸如我们询问对方的建议时,可以这样说:“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

关键点

区分请求与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

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什么时候

请求变命令?

● 如果我们过去常常指责别人;
● 如果对方经常受到指责;
● 如果我们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
● 如果我们有以下想法:TA应该/应当/必须……

美妙沟通的开始

当伴侣大声嚷嚷怒不可遏和我们争论孩子教育的时候,

我观察到他这两周有两次(观察到具体时间,

发生频率)生气(感受)的时刻,

都是在早上孩子上学的时候(具体时刻)。

他感到生气是因为他想要孩子晚上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而不是早上匆匆忙忙。

他没有直接表达出请求,而是满嘴的抱怨责备之词。

招致我(沟通对象)内心的敌意。

我对他说:

你感到生气(说出对方感受)是不是因为,我没有监督到孩子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具(确认对方需求)?

他气鼓鼓地说:是的!

你总是不听我的,都按照自己来!

(这不是观察,而是判断,远离事实)

我继续对他说:

我感到难过。(表达感受)

我不希望你这样大声和我说话,我希望你直接告诉我。

我会注意晚上监督孩子。

如果我有时遗漏了,也请你提醒我,或者直接提醒孩子,你说可以吗?(直接提出请求)

他说:可以!

我观察到,直男的嘴角偷偷有笑意哦!

这场对话看起来有点儿“卑微”,仿佛“我”在委屈求全。

但“我”没有沉浸在自己的委屈中,也没有在内心里进行无限的抱怨。

避免了说“总是”“都”“你就是这样”之类的敌对句式,提出了请求,成全了“非暴力沟通”。

同时“我”也关照到了自己的委屈感受,也关注到了自己的需求(不希望对方大声嚷嚷),直接说出请求,避免再度委屈。

亲子沟通

也是同理哦

昨晚,我让孩子打卡复习拼音,我叫了他多次,他一直背对着我,也不朝我走过来。

一定有情绪!我心里想。

我喊话:

“怎么啦?你可以过来告诉妈妈吗?”

小小的背影纹丝不动,向我表达着浓浓的情绪。

我只好再发声:

“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解决好吗?你是在生谁的气吗?”

他转过头来,嘟着小嘴,一脸不快。

我问他:

“你在生气?可以告诉我吗?”

“你!”他走过来,狠狠别过脸。

“妈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很想知道。”

“你对我说,到一边去!你不让我参与搭建新家具!”

“啊!真抱歉!我聚精会神在搭建,我忽略了你,没有想到说话伤到你了。

我知道你非常想参与搭建的,但我打击了你的积极性,没有让你参与进来。”

儿子被说中了委屈,眼里瞬间蓄满眼泪。

我抱着他:

“对不起,如果下次妈妈说话伤到你了,告诉我,不要生闷气好不好?”

“嗯!但是我还是不开心。没有办法打卡!”

“是不是你在妈妈说那句话的时候,让你感觉到被否定了,感觉妈妈不爱你了?”

小可怜继续泫然若泣,眼里亮晶晶的。

“我一直很爱你啊,只是不小心说错话了。你搭建很有主意,看图纸也很仔细,我没有让你参与进来,是我的错误。

不过我可以证明我心里一直有你,很爱你的。有惊喜给你。”

“什么呀?”儿子破涕为笑,看着我手里拿出的小黄人巧克力,他惊呼,“呀!我就知道!”

我笑意盈盈

他攥着巧克力,又放一边,对我说:

“先打卡!打卡完了我就吃!”

可能很多朋友说,我不可能随时都有“惊喜”准备着!

但是说真的,我把他一直放在心上,他喜欢的,他向往的,我都放在心上,比珍珠还真。

既然有爱,为何不多多“爱的语言”?

晓以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