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0岁的香港驻上海外资行高管,回顾了自己的大半生后发现,他为三个孩子花费了6000万港币,但却没有一个孩子在世俗意义上取得了成功。

他的长子今年34岁,父母曾供他到英国一所名校学牙医,但毕业后他对这个行业却毫无兴趣。于是他转行成为了一名摄影师。几年后,他又对神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出国深造。目前他没有工作,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依靠父母的支持生活。

次子今年31岁,在英国一所名校学习建筑学。毕业后,他在香港政府工作,收入不高,勉强能够独立生活。至今他仍然没有自己的住房,只能和父母、姐姐挤在一起。

最小的孩子今年已经26岁了,被送到英国读书后,却因无法适应而在一个学期后抑郁,最终被学校建议退学。他回到香港接受了一年多的心理治疗,才慢慢走出困境。目前,他在澳洲从事药剂师工作,然而,收入却无法支撑他的生活,仍然需要依赖父母的支持。

这三个孩子从小接受的就是所谓的“精英教育”,参加各种培训班,并被送到国外的顶级大学就读。他们都在金色的光环下成长,拥有闪耀的履历。然而,他们都未能实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没有达到事业的巅峰。如今,他们仍然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无法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

三个孩子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从小在名校的培养下成长。他们看起来像是令人羡慕的“海龟精英”,但他们的人生却并非一帆风顺。父母的期望和托举似乎成为了他们的负担,使他们无法独立生活。在金钥匙的陪伴下,这3个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一直在“啃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名校背景、培训班以及海外留学并不是成功和幸福的保证。重视孩子的发展和自主能力培养,或许更为重要。每个人都应该被给予发展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依赖家庭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真实情况却是,大树底下几乎寸草不生。因为那些强硬的“大树”,虽然能够抵挡风暴,但它们也吸收了太阳光和雨露,让底下的植物无法存活。

不少父母拿出超过一半以上的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将孩子送出国门,以便未来出人头地,但结果往往未必如他们所愿。

殊不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过度投资,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结果却很少有孩子能够真正成才。

成功的培养不仅仅是靠外部条件,更需要培养内在的素养。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为他们做决策。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面对挑战,并提供他们犯错的机会。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验,孩子才能真正成长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