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观看《河边的错误》这部影片是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开幕式还未结束就急匆匆赶去小城之春影厅,也许是因为旅途过于劳累,昏昏沉沉中漏掉了很多细节,所以第一次的观感就是“什么玩意,如果没有朱一龙我一眼都不想看它”!但是,回北京后我还是忍不住走进影院二刷了这部影片,这一次让我对这部影片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真的是差一点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魏书钧导演的《河边的错误》是一部每一处细节都不能忽略的影片,如果没太看懂,一定是自己在观影时走神了。

这部电影的神奇之处是,二刷让人更上头,你会从心底对导演和编剧的能力点赞,尤其是编剧,虽然把余华的这部小说改编得“面目全非”,但小说的核儿却一直在,这就是功底吧,厉害!

感觉故事中每一个人既有错又没错,他们都是在不经意间被卷入到了这起命案中。如果说疯子是杀害幺四婆婆的凶手,应该也是误杀,有一场戏是马哲踹开幺四婆婆家贴封条的门,他发现屋顶被鞭子抽过的划痕后当场模拟挥鞭的过程,接着马哲的梦中就出现幺四婆婆蜷缩在草丛中把鞭子递给了疯子。这说明了什么?在我的理解中,幺四婆婆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保护疯子,得让他学会自我保护,当再有人欺负他时要懂得反击。所以说,幺四婆婆的出发点是为了疯子好,只不过,当时驱鹅的鞭子变成了刀(不要带入小说中幺四婆婆的设定)。当疯子找到反击的“乐趣”后,小男孩儿的死也就好解释了,应该是再一次被嘲笑时惹怒了他。

其他人的死和疯子有关又无关,有关是因为他们是幺四婆婆命案现场的目击证人,但由于害怕没有报警就逃离了,最终在各种压力和舆论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无关是因为他们的死第一凶手并不是疯子,只不过是一场“邂逅”压垮了本就脆弱的自己。所以,这个凶手是疯子也是马哲,疯子的误杀让很多人卷入其中,马哲的调查又让这些无关紧要的“证人”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切的案件分析看似走向了正确轨迹,但又引发了诸多错误的连锁反应,当“证人”一个个死去时,马哲的世界崩塌了,他也成了下一个疯子。

也许从马哲的梦境那一段开始,枪击、河边石头击打疯子都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其实案子早就结了,只不过后来的一桩桩命案让他开始自我怀疑。所以,马哲急需一个出口,让自己走进真实世界的出口,这样他才能真正的解脱出来。可是,当他的孩子在浴盆水中漂浮的衣服上摆放玩具并抬头环顾四周时,一切貌似结束又像是一个新的开始……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有选择就会有错误,只不过电影《河边的错误》中的错误代价太大了,它让所有人都疯了。

不知看这部影片的你疯了没,一起聊聊吧,来反驳下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