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由于湖南赵恒惕的不支持,孙为实现北伐大计,不得不改道江西北上,这迫切需要改变陈竞存对北伐的态度。1922年4月,孙将北伐军调往梧州一带,决定先给陈来硬的,下令免去其本兼各职。

事实上,孙下此策亦颇为无奈,因为陈在粤威望甚高(辛亥革命后,陈即任过广东都督),廉洁奉公,深得民心,且陈背后还有三万多粤军的支持。但直奉大战在即,北伐迫在眉睫,他不得不冒着与陈部翻脸的风险,出此下策。

陈竞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竞存

在此补充下孙陈两人的关系。事实上,孙与陈的历史关系并不算深。陈竞存虽然很早就加入了同盟会,但他的活动范围一直在广东一带。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和邓铿在惠州组织民军响应,立下了光复广州的首功,陈后选为广东都督,才多与孙有直接的交道。

1913年,孙仓促发动二次革命,陈竞存本是不太同意的,后面起事果然很快失败,陈也因此下台。陈为此对孙颇有成见,以致孙在日本新组中华革命党时,陈拒绝参加(当时亦不少人对孙要求按手模宣誓对他个人效忠表示不满,包括朱执信)。

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陈竞存与邓铿回粤重新组织民军进行反袁斗争。袁意外去世后,旧桂系把揽了广东军政大权,陈在压迫下辞去了民军总司令职。

1917年,孙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在朱庆澜的支持下,与旧桂系斡旋取得二十营省亲军,改名为援闽粤军(一般认为近代粤军的源头),并调往闽南一带驻防。孙一开始属意在许崇智和邓铿(两人在中华革命党时分别任军务正副部长)选一人任援闽粤军总司令。但这支部队的中坚力量多为陈竞存组织反袁运动的旧部,孙终究考虑陈在粤人资望较重,且其已经表示服从领导,遂决定以陈出任援闽粤军总司令,这是两人重新合作的开始。

中华革命党时期的邓铿(前排左一)和许崇智(前排左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革命党时期的邓铿(前排左一)和许崇智(前排左三)

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孙是董事长,把握部队的战略方向,同时在外协调关系,筹集财力支持部队的发展;陈竞存是总经理,执行部队的作战、扩编等具体事务。所以,没孙的支持,陈的援闽粤军未必搞得风生水起,而孙也须利用陈竞存在粤的资望和组织能力,将部队发展壮大,最终击败旧桂系,取得广东地盘。

孙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博士

话说回来,1922年4月21日,孙以“董事长”名义免去陈这个“总经理”后(免去陈内务部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务一把手三职,只保留陆军总长职),廖仲恺、伍朝枢等不愿看到公司破裂,力劝陈竞存前往肇庆向孙解释,以消除猜忌。陈本来已经答应,临行前突然接到部下密报,说在肇庆见面的军舰上,已埋伏着刺客,要谋害他的性命(或许是黄大伟被授予手枪谋陈的消息已泄露(见前文所述))。

陈听闻后,随即改变主意(他的参谋长邓铿一个月前已死于非命),于当晚乘火车到石龙,再转往惠州。

陈竞存决定辞职时,政务厅长古应芬,财政厅长钟秀南(继马育航任),盐运使邹鲁等均面请辞职,但陈极力劝留,以避免与孙矛盾的扩大化。

孙于4月23日到达广州,出乎意料的是,他对外发表讲话时称“他欲亲自督师北伐,陈在粤桂军奋斗数年,两广任交陈办理,给以殊恩”。可见,孙深知陈在粤威望甚高,真正翻脸对北伐是不利的,他不得不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意图驯服陈竞存。为此,孙还批评了建议“攘外必先安内”,先消灭陈部,再行北伐的许部参谋长蒋介石。

粤军时代的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粤军时代的蒋介石

蒋被气得辞职回老家宁波休息。民国的政治有许多光怪陆离的事件,蒋走到香港时,又转而特意写了一封信给陈竞存,力劝其再出山,信中有“中(指蒋自己)与吾公,患难相从者,已非一日...吾公不能不出,且不能不速出也...不然,中亦惟有步尘左右,匍匐归里,终制墓庐,不问世事...”,后来我们都知道,几年后蒋以东征军总指挥的名义,最终将陈部在东江一带绞杀殆尽。

(未完待续,竟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鼓励吧。关注我,看真实而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