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谢毛三的三次哽咽 听杭州亚残运会首金背后的故事

  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记者 李睿 刘俏言 李文瑶)23日上午,刚刚拿下杭州亚残运会首金的中国代表团皮划艇运动员谢毛三(肢残)从皮划艇上被教练抱起,放在了轮椅上。

从码头到混采区是一段上坡路,有志愿者上来推她,但谢毛三摆了摆手,轻声地说了句“我自己来”。她大幅度摆动着手臂,用手转动着轮椅,“我这一辈子,都是在爬坡。”语气里满满的倔强。

就在一天前,刚上映的纪录片《水让我重生》里,谢毛三背对镜头,说出了那句“我也想让他们以我为骄傲”令无数观众动容。如今,她做到了。

她似乎不愿在外人面前展示脆弱,哪怕最微小的一滴眼泪。但在她回首来路之时,我们记录下了她的三次哽咽,映射出了一个走下赛场的谢毛三——一个残疾运动员、一个农村女孩、一个孩子的妈妈。

  第一次哽咽

  国旗终于为我升起

上午9点,女子皮划艇KL1级决赛准时开赛,坐在红色皮划艇上的谢毛三犹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她的腰腹部被固定在皮划艇椅背上,依靠上肢和背部的力量划桨,很快就与后面的选手拉开差距,顺利冲过终点。

为中国队拿下珍贵的首金,面对媒体镜头,谢毛三的眼睛和鼻头微微泛红,她抿了抿嘴,皱了下眉头,似乎不想让我们看到她的眼泪。但声音终究是哽咽了:“终于有机会,让祖国因我而升国旗。”

在现场观众看来,谢毛三的夺冠之路一路坦途,她比第二名快了足足12秒。但谢毛三的随队医生、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赵晨明白,这枚金牌有多不容易。

就在夺金前一晚,谢毛三的腰传来阵阵刺痛,扭腰的时候感觉身体像锁住一样,半个小时的筋膜松懈、肌内效贴,才让这份痛苦略有缓解。由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谢毛三髋关节以下的肌力很差。“她的腰腹几乎是发不出力的,很难借助躯干扭转产生作用力,并且由于一些体位姿势的原因,她的脊柱呈S型侧弯。”赵晨的描述很冷静,但我们听出了谢毛三的不易,“别看这只有200米的赛程,但对她来说,靠的不仅是意志和力量,更多的是一种把自己拧成一股绳的意念,才能让她抵达终点。”

“那种痛,可能只有体会过的人才能懂。”谢毛三笑着跟大家说起,仿佛在谈论一件与她无关的事。

翻开她过去几年的国际大赛成绩单就会发现,她几乎每年都在“爬坡”——2016年德国世锦赛上,她划出1:00.809的成绩;2018年和2019年的两届世锦赛,她划进59秒;2023年德国世锦赛上,她再进一步,划出55.630的好成绩……37岁的谢毛三,从来没有想过停下来,因为她一直遗憾的是,国际比赛中最好的名次,停留在第四名。她无比渴望,五星红旗能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因她而升起。

今天,在浙江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在37岁这一年,她梦想成真。“我还想在更高的国际赛场上实现我的目标。我相信明年巴黎,我可以站到更高的领奖台上。”

 第二次哽咽

  我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对于谢毛三来说,命运的吻痕太深了。

“我出生在农村,因为身体的原因从小不能走路,只能爬着走,被亲戚朋友看不起。”坚强如她,分享起儿时的经历时,眼睛也不自觉地一点点红了。谢毛三的童年与青春,都被双腿与内心绊住,“很少上街,有阴影。”

“很多人相信命运,但我不信。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谢毛三说,自己辍学后当了三年裁缝学徒,“我做的衣服,还行!”说到这里,她笑了。

这是她第一次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自己选择了方向——用更短的时间做出更好的衣服,比健全人拿更多的工资。“厂里那么多人,我总是第一个下班。”

但这并非她想要的生活。当一个小目标达成,她又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起跑点。“我就是不服!”

谢毛三的亚残运会证件挂绳上别着几个北京奥运会的徽章,对于她来说,那是梦想的种子。“2008年的时候我在北京奥运会上看到有残疾人舞蹈,那时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能到奥运会上去。”

2010年,谢毛三嫁到温州泰顺,成为一名“浙江媳妇”。自此,她与体育之间的齿轮开始了转动。

谢毛三清楚地记得那是在2015年,她在浙江省体训中心开会,正好听说了要选拔皮划艇队员的事。谢毛三主动上前表示,自己想加入,领导故意吓唬她说,训练很辛苦,你坚持得下去吗?谢毛三的回答只有一个字:能!这一年,谢毛三28岁。

从一位裁缝学徒转身为皮划艇运动员,谢毛三说,水给了她自信,让她拥有了“第二次生命”。“每一次被教练抱到皮划艇上,我都觉得无比自由,不受任何约束。”

手上水泡被磨破,又生成厚厚的老茧,谢毛三却将它们称之为“防滑剂”,“可以帮助桨不脱落”。

“她是一个承受力很强的人。”跟拍了4年,这是《水让我重生》纪录电影导演金行征对谢毛三最深的印象。“从低谷走上来的人,什么都能接受。”

 第三次哽咽

  最柔软的一面

谢毛三的第三次哽咽,是和11岁的儿子包忠瑞拥抱的那一刻。

包忠瑞是和两束鲜花,一起出现在谢毛三面前的。

“要抱一下吗?”谢毛三语调平静,脸上却写满了笑意,母子俩拥抱的瞬间,似乎感受到了儿子激动地在哭,谢毛三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哄他说:“你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呀。”

小忠瑞往妈妈肩上蹭了蹭,他不知道,妈妈的眼泪已经止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

这是包忠瑞第一次坐在观众席上看妈妈的比赛,为此,谢毛三还特意向老师请了个假。“我和儿子已经两个月没见了,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德国世锦赛之后。”谢毛三说。

繁重的训练任务让谢毛三缺席了儿子的成长日常,她屡次提到因为没有精力照顾儿子,从小都是上寄宿学校,她希望儿子能够理解她的追求:“你负责把学业完成好,妈妈负责把训练完成好。”她经常这样对儿子说。

不过更多的时候,谢毛三对儿子心怀愧疚。“别的小孩可能放学回家都会第一时间看到妈妈,但我儿子都是自己做饭自己成长,我想对儿子说,谢谢你。”

家人的到来让这个要强的女人,渐渐变得柔软。

她的手上涂了车厘子色的指甲油,那是比赛前一天在亚残运村做的,“他们说这个颜色显白。”她笑着说,“女人都是爱美的,我也不例外。”

这一刻的谢毛三开怀大笑,三度哽咽的她在夺金后的赛场上,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支点——她是自己眼中的“不认输”,队友眼中的“三毛”,儿子眼中的妈妈。

是的,一直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