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对子女的培养方式,请恕我直言,基本上就是在培养扭曲的人格。
一不考虑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材料,二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只顾拼命“鸡娃”,反正砸钱就好了。
明明孩子只能承受80斤,施加的压力却有120,他背不动怎么办?孩子一定会在心理上玩各种花招来解除这些压力:
1.做出防御的姿态退后几步,比如小孩对家长说:“我不用你管!”
2.从心理上化解压力,将家长对自己的教育理解为“是你欠我的”,接受起来就会理所当然,压力解除。
如果这两种方式都不奏效,那孩子就只能通过攻击父母来解除压力,也就是“恩将仇报”这一套。
这篇文章咱们就继续说说教育,包括中产“鸡娃”的窘境。老样子,全篇2000字左右,看完需要一点耐心,但绝对值得。
你是985毕业的,你的孩子就一定会上985吗?
在北京,父母都是清北人的家庭一点也不稀奇。我认识一个北大的博士,本科也是北大,我问过他:“你们北大的高材生,孩子也上北大的概率高吗?”
他笑了笑,说他的校友里,子女考上北大的并不多,有的甚至连考一本都困难,然后呢?就花点钱送孩子去留学,说起来好歹也是个“海龟”,不至于太寒碜。
照常理说,能考上北大的人,他们的子女从概率上说也差不到哪儿去,为什么“成材率”也稀松平常?
接下来要说重点了:原因就是他们这样的高材生,除了毕业后嫁给高富帅或者迎娶白富美,大多都步入了中产阶层,也能在食物链里占一个好位置,尝到文凭的甜头。
所以,他们在这条路上成功过,且有丰富的经验,于是理所当然也会让子女来复制自己的成功路径,具体就表现为拼命“鸡娃”。
更何况,他们除了走文凭赛道的经验,也并没多少Z产可以让子女继承。于是,也只有“鸡娃”,才能确保今后子女的生活无忧,至少阶层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