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菜场里藏着城市的“烟火气”,也藏着一日三餐的“小确幸”。今年以来,狮山横塘街道围绕“15分钟便民生活圈”补足民生短板,持续推进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家门口”的农贸市场经过升级改造,有了靓丽新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色市集焕新亮相 优化购物体验

来到位于玉山路的铭言·金色市集,“透彻”的改造升级给人眼前一亮。金色市集前身为金色农贸市场,始建于2005年,因为建成已久,面临房屋破旧、设施落伍、环境秩序差等问题。今年5月,狮山横塘街道启动市场改造工作,对配套设施、硬件环境等进行优化。

经过改造升级,曾经坑洼的停车场变得平整有序,以往破旧不堪的外立面焕然一新。来到市场内部,过道宽敞干净,货品摆放整齐,蔬菜、鲜肉、水产海鲜、豆制品等53个摊位清晰划分……整洁有序中,尽显烟火气。

除了蔬菜,市场一楼还设有9家商铺,涵盖熟食、西点、超市、面馆、理发店等业态,基本涵盖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不同群体的购物需求,市场设置了各类暖心设施和服务,如在入口处设置手扶梯及厢式升降电梯,方便行动不便的居民日常采买,优化居民的购物体验。

索山菜场提档升级 让居民买菜更安心

“之前在这里买菜,走进来就觉得地面湿哒哒的,给人感觉很不舒服,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明亮宽敞,菜品也都摆放得很整齐,舒心了不少!”上午八点,位于馨泰花苑的索山菜场人流不断,居民们放心采买着新鲜蔬菜,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

改造升级后的市场,环境干净整洁,菜品分区明确,环境也更加舒适。据了解,目前,市场共有蔬菜、鲜肉、禽蛋等48个摊位,为让居民的“菜篮子”消费体验更放心、更安心,市场引入智慧平台,电子信息秤上,每家商户的营业执照清晰可查,确保居民买得放心、安心。

菜市场是衡量民生改善水平的标尺,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摊位上的菜品稍显凌乱,经营户第一时间会摆放整齐;市场工作人员在打扫清理的同时,也成了文明劝导员;便民小铺的商户一针一线绣着精细活,平价服务换来“回头客”好评无数……这里的“菜篮子”,有安全感,更有幸福感。

狮山菜场“超长待机” 满足上班族

“现在变化真的大的!以前外面很脏乱的,电瓶车乱停现象很严重,现在环境舒适了,市场秩序更规范,我们开心,顾客来买菜也舒心。”提起狮山菜场的改造升级,经营户们纷纷点头称赞。

改造工程进一步补齐短板、强化管理、提升服务,除了外立面改造和内部装修,还完善了消防设施、加固补漏,确保市场安全。目前,市场共有蔬菜类、肉类、水产类、粮油类、冷冻类等42个摊位,并进行了全新的智能化改造,智慧化电子屏、智能化电子秤、快检室等配套设施完善。

此外,考虑到周边居民的多元购物需要,市场内部蔬菜、米油等营业到晚上7点,外部卤菜店铺经营至晚上9点,满足更多上班族需求。

徐何市场智能化运营 开启数字生活

宽敞干净的过道,清晰的功能分区……如今,走进徐何市场,昔日设施老化、垃圾脏乱堆放、缺乏秩序的现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明亮的环境氛围,一个个高颜值、又富有姑苏雅韵的菜场摊位映入眼帘,放心、安心、舒心的“菜篮子”消费体验就此开启。

升级后的市场一楼占地约1500平方米,沿街商铺包含便民服务商家和早餐点等15家,市场内共有28个摊位,商品涵盖蔬果、肉类、水产、米面粮油、豆制品、卤味等九大品类共1000多个商品。

徐何市场由辖区企业食行生鲜负责运营,配备数字化收银秤、信息数字大屏、客流监测仪、智能生鲜柜等数字化“硬件标配”,大数据平台每天监控商品交易,保障菜品稳价惠民,为居民“餐桌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值得一提的是,市场还与食行生鲜线上平台“食行到家”小程序打通,方便周边5公里范围的市民在线购买。不仅方便了市民,也拓宽了商户的经营渠道。

农贸市场关系着群众生活的“百味”,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既能保障市民的“菜篮子”,也能够进一步助推城市品质的提升。今年以来,狮山横塘街道稳步推进辖区各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不断完善功能、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完成了徐何集贸市场、狮山菜场、索山菜场、金色市集4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据了解,横塘农贸市场新建项目也正稳步推进,将于近期正式开工,市场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农贸市场保障供给,让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安心、舒心。

方寸菜市场,彰显大文明。接下来,狮山横塘街道还将坚持高水平建设、高品质服务,围绕“15分钟便民生活圈”补足民生短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