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收稻忙。昨天(10月25日),在狮山横塘街道石湖社区“魔芳花园”,青少年们正化身“城市农夫”收割水稻,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程,沉浸式体悟农耕劳作的艰辛,在学习科普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中,苏州市植物园的老师带来了橡果、秤锤树、化香、鬼针草、乌桕等的果实,用实物传递收获的喜悦,让大家对“丰收”有了具象化的认识。“五老”志愿者们则分享起自己年轻时的农活经验,一边演示一边传授割稻的小技巧:“收割的时候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像这样左手握住稻谷,右手抓稳镰刀,锋利的刀刃尽量对着稻谷的尾端,这样就可以割得又快又好又安全。”

今年6月,孩子们曾在“魔芳花园”学习插秧,种下收获的希望。如今,长大后的秧苗变得金灿灿,对孩子们来说十分新奇。在植物园老师和社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的指导帮助下,他们迫不及待地戴上手套,弓着腰有模有样地学习水稻收割。不一会儿,“小农夫”们很快就收获了一小堆水稻,满脸兴奋,不住地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妈妈你看,这个水稻是我种的,今晚我们用它做饭吃好不好?”童言童语引得现场阵阵欢声笑语。

收割水稻之后,老师还为大家讲解了农具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农具的特点、功效等知识,让大家对农耕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现场,老师带来了老式的农具磨谷器,给孩子们演示如何利用磨谷器去谷壳。孩子们纷纷动手,努力磨谷,将收获的稻穗变成一粒粒洁白的米粒,完成从种植、养护到收获的全流程劳动体验,感受粮食收获的不易。参加活动的小王同学感慨道:“看到自己种下的秧苗茁壮成长特别有成就感,要不是今天的活动我都不知道原来一粒米的背后有这么多流程,更能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辛苦,丰收来之不易,以后我一定不会浪费粮食!”

现场还进行了花青素酸碱性小实验。工作人员拿来事先准备好的黑米、小苏打和白醋,准备施展“魔法”,让孩子们见识科学的力量。在原本泡着黑米的紫色水中,社工加入白醋,慢慢地,紫色的水变成了红色。另一杯则加入了小苏打,水却变成了蓝色。直观的颜色“魔法”让在场学生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叹。“好神奇啊,为什么两个颜色完全不同?为什么加了醋水就会变红呢?”有孩子不解地发问。“这是因为花青素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我们经常吃的黑米里面就有花青素,可以帮助保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很有营养。”植物园老师耐心地解释到。通过酸碱性小实验,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了花青素遇到酸碱液体时产生的不同的化学反应,对五谷杂粮富含的营养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在城市里当“半日农夫”,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学习生态知识。“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人已经远离水稻、田野这种传统元素,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插秧、收割水稻等农耕科普研学课程,让大朋友、小朋友们都能在家门口就体验到收割的乐趣,更了解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石湖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自“魔芳花园”实境课堂建立以来,石湖社区党委注重强化社区科普阵地的科教实效,组织开展水稻插秧、花卉种植、雨水科普、太阳能实验等各类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世界,丰富知识储备,开阔思维视野。未来,石湖社区还将依托“魔芳花园”实境课堂,链接更多共建资源,开展一系列别具特色的劳动教育、科普研学等体验活动,推动科普活动走深走实,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蓄势赋能。(何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