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晚上,某众筹平台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我平台上一则《10月16日 四川成都 崇州一小区有大型犬撕咬幼童重大事件!》项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8万多位爱心人士伸出援手。”“10月23日,受伤女童转出ICU,情况比较稳定。经与发起人沟通,我平台将对未使用的所有善款全额原路退回。”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点没有,平台对于退款的描述是:“将对未使用的所有善款全额原路退回”,而另外一份“涵涵妈妈”的声明给出的反馈是:“我们决定将所有善款原路全额退回给大家,希望大家的爱心传递到更有需要的地方。”两边的说法貌似不太一致,我们试着理解一下平台遇到的问题,已经花掉的款项没办法区分是哪些用户赠与的,也就无法“原路退还”,这还真是一个幸运轮盘。

10月24日,《北京日报》的报道提到,华西医院人工缴费窗口收到预交金共计22万元,目前已使用近6万元。受伤女童的代理律师表示,目前近200万元的募捐款还未使用,治疗费以此前物业垫付的费用为主。为何媒体报道与某众筹平台的解释也不一致。

200万元还没有捂热乎,家属和平台这么快决定退款了,自然是各方都无法承受媒体和舆论的压力。按照该平台的规定,单次求助金额超过50万元时,应提交具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书面证明,但此次事件中,医院方表示并未出具任何相关的费用证明。特事特批可以理解,但是否也是在“看热度下菜碟”?如此操作是否合规?

当然,规定都是自己定的,因为法律上一直无法给个人求助一个明确的说法,也是在同一天,慈善法(修正草案)开始征求意见,关于网络个人求助适用法律趋于明朗,修正草案将个人求助行为和提供个人求助的平台纳入慈善法规范,授权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这是法律对现实情形的尊重,也是为真正需要救助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帮助的最后一条防线,总之,理想是理想,但也请尊重事实。

还是要感谢参与捐款的8万名爱心人士,尽管,你们可能是被“利用”了,但是,这不妨碍你们做个好人,更不是你们的错,因为整个互联网公益筹款生态生病了,正如之前媒体所说:“公益性是大病筹款平台的立身之本。其之所以能存在、能维系,基于的莫不是大众的爱心与善意。这不是一门普通买卖,而是承载着厚重的社会期待与社会责任的事业。”

网友捐款是具有冲动性的这很正常,我们相信8万多爱心人士内心是善良的,愿望是美好的,即便没有筹款平台,家属通过媒体留个支付宝账号或者银行账号一样可以收到公众捐款,这样的操作也不稀奇,毕竟,一个无辜的小女孩被恶狗咬成重伤,还住进了ICU,这样的悲剧事件本不应发生。

但是,作为一家成立了9年之久的众筹平台,同时拥有一家公募资质基金会的众筹平台,贸然利用人们的怜悯之心发起目标金额高达200万元的求助项目,这不太像一家对社会负责任企业的行为。翻了翻某平台的微博账号,颇有讽刺消息是,9月6日,该平台刚刚荣获了“年度社会责任贡献企业”奖,颁发机构为“202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发展论坛”,获奖理由是“践行ESG公司治理”,如果这都可以,ESG评选离烂大街也不远了。

前不久,中华儿慈会柯某孝事件对于公益行业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消去,紧接着,众筹平台也来蹭社会热点的人血馒头,商业文明和社会道德仿佛在一次次被冲昏了头的KPI践踏。

大病众筹是一个创新模式,解决了不少家庭的燃眉之急,可是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却是是非不断、争议不休,希望这样的闹剧尽快结束吧。分享几条网友评论,大家自己看吧,相信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黑黄花主人发大财:没有监管,还把退款搞得很高尚。真的有毒

@仙女味的宋车车:如果没有网络舆论,恐怕就不是这样了吧

@水风清新:医药费不是应该由责任方承担吗?为什么要众筹?

@巫山六月雪:我一次次地在网络中看透了人性的各个方面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互联网公益筹款,且行且珍惜!

*北京某爱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3月经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设立,是旨在帮助困难家庭、促进医疗救助事业发展、扶贫救灾的4A级公募基金会。

图文编辑| Yn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