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张家港工作的刘涛

通过“今日张家港”APP,

申请了一套位于

经开区(杨舍镇)小菜巷新村的

90平方米人才公寓,

这里玄关、客厅、厨房、

书房一应俱全,

直接拎包入住,

距离市中心商圈、医院、学校

也仅15分钟骑行距离,

每月只需要支付租金2400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涛住进的人才公寓,是通过张家港市级保障性租赁住房一期项目改造的一套闲置安置房。从空关安置房到引才“凤凰巢”,是我市资规、住建等部门创新节约集约模式,梳理闲置资源,规范运作流程,实现企业化,推进市场化,最终实现“向存量要增量”的成果。

破题 ——

城区人才公寓建设的另一种模式

要把城市打造成为人才新高地,

“有所居”是人才落地的关键一子。

尤其是中心城区,

一方面是资源稀缺,

人才公寓建设受到制约;

另一方面是部分安置房空关闲置,

存量资源无法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市启动的

市级保障性租赁住房一期项目,

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房屋,

改造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有效解决新市民、

青年人才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我市土地储备中心已对9个安置小区剩余的708套房源进行了盘活利用。其中,位于小菜巷新村的162套人才公寓已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其余房源将于11月至明年陆续投入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菜巷新村人才公寓

将空关安置房改造为人才公寓,

一方面

持续扩大我市保障性住房供给,

另一方面

主动减少保障性住房新增用地规模,

节约土地资源。

这也是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实现“以存量带动增量”目标的

创新尝试。

解题 ——

市场化合作实现存量资产旧改蝶变

利用存量闲置资源改建人才公寓,

投入小、见效快,

创新模式的关键

是要打通思路、规范运作。

将空关安置房变身为引才人才房,

我市的“解题”思路是交给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国有全资公司张家港市顺达安居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完成,以推进保障性住房的企业化、市场化运营,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本次项目的708套人才公寓全部投入使用后,预计年租金收益在1600万元左右。”张家港市顺达安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江表示。

公租房资产转让给安居公司管理后,

有利于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

理清政府和市场的主体定位,

强化市场主体运营职能。

拓题 ——

促进安置房小区社会治理现代化

随着安置房变身人才房

我市用数字化服务打通供给渠道。

通过“今日张家港”APP的

“人才公寓”入口,

可以线上了解房源信息、提交申请,

有效提高看房、选房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人才公寓同步投入使用的,是一个专门服务团队。对人才公寓进行统一管理,并有效跟进租后维修等事务。

安置房“变身”人才公寓,

受益的不仅仅是人才,

社区环境也将得到较大提升。

“统一装修、统一租赁、

统一出租、统一管理”的新型模式,

使社区的管理更高效、

住户的幸福感更强烈,

形成人才与社区的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