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归大海,思念永存。2023年10月27日,无锡市第十六次逝者骨灰撒海活动在国家海洋局指定的东海海域举行。本次活动由无锡市民政局主办,无锡市民政综合服务中心、无锡市殡葬服务中心承办,上海飞思海葬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无锡的95户家庭带着爱与思念,将他们110位亲人的骨灰撒入了大海。

仪式慰藉家人

当天凌晨5点刚过,王女士就到了等候现场。十多年前,她和先生已送别了公婆,“他们都是海葬,仪式很隆重”,王女士说,这样的形式她认同。她先生是2016年尿毒症去世的,生前也很开明。骨灰寄存了三年,让家人哀思有所释放,准备海葬时,遭遇了新冠疫情,才延期至今。“人终归要化为世间的一颗尘埃”,王女士说,这次海葬让她觉得一切都圆满了。

72岁的陈老伯,送别的是爱人。“这个形式挺新潮的”,陈老伯表示。原先他还担心其他家人有想法,结果和几位家人一商量,他们不仅赞成,还异口同声地说,自己以后也要选择海葬。

汪阿姨来送别的是自己的女儿,这是她引以为傲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某研究所工作,去国外参与援建时,突发疾病。“和病魔抗争了好些年”,王女士说,女儿很坚强。她表示,这个方式好,不占用资源,能给后人留更多青山绿水。

在现场,有的市民为自己的多位亲人选择了海葬。“海葬送别的是我的父亲和母亲”,胡先生表示买得起墓地,但家人们常开玩笑,买了墓地,到时就是去看块石头,还是回归自然更好。王阿姨送走的是自己生病去世的女儿和车祸去世的老伴。吴先生送别了自己的父亲,同时选择海葬的还有家族中另一位亲人。

尊重逝者遗愿

“父亲原来一直在太湖里跑船,对江河湖海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市民陈先生表示,选择海葬,是父亲的意愿。在他的眼里,父亲不善言辞,但一直对家人怀有深厚的感情。父亲才60多岁,肠癌去世前,强忍着疼痛,不想家人为自己担心。父亲生前一直说,自己的后事要从简。陈先生表示,自己在机关工作,是一名党员,也理应带头。父亲去世后,他把父亲的一点骨灰托专业机构放进了一个项链盒子,可以随身佩戴,感觉父亲就在自己身边。

许女士和表弟一起送别舅舅。她介绍,舅舅原来在银行工作,生前热心公益,经常捐款和献血,喜欢周游世界,海葬或许是他最喜欢的方式。“舅舅去世前说的最后两件事就是要移风易俗和海葬,我们一定要尊重他的意愿”,许女士表示,家里的长辈有万般不舍,她都一一做通工作。

当天,一袭黑衣的诸女士带着香槟色和红色的玫瑰为母亲送别。她表示,没有选择白色的花,是因为这两种颜色是母亲的最爱,让母亲带着欢喜回归大海。她介绍,母亲生前做档案管理工作,为人正直,热爱生活。海葬是母亲的选择,家人以后也会用这种方式告别世间。

殡葬理念在变

无锡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共有95户家庭、190名逝者亲属参与了本次海葬。而本次的110例撒海骨灰,是历年来自主报名撒海骨灰最多的一次。受疫情影响,海葬停了三年,排队等候的人数较多。目前只能让2021年前报名登记的家庭先参与,明年还会再举行海葬。

同时,他们发现,今年殡葬扰民的投诉也在减少,而咨询海葬等环保节地葬法的市民在增多,“这说明无锡市民的殡葬理念在转变”。

无锡自2005年举办逝者骨灰撒海活动以来,已有1284位逝者魂归东海,节省土地513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