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成为一名大学青年教师(青椒)的第二个月。从第一个月的欣喜若狂到逐渐晕头转向到现在些许平静,仿佛已经进入这份工作数月,竟只两月而已。
过往五六年建立的框架在今夏被敲毁,如今又重新认识五六年前曾经愤然逃离的种种。是向往过竹内好所言的"第三种"现代性,不在中西方之中厚此薄彼,但是中间性让人不安,而我需要归属。希望像一棵大树一样扎根地底,往更深更远处探索,哪怕愈加孤寂苦寒;也希望像鱼儿一样顺溪而下,惦念不同之处水草的温柔,不留自我的足迹。生命此刻显得漫长,而我知道近些年我向往家的成型,这个家意味着食物的家之味,小吃街的安慰,意味着一个不使我边缘化的文化体,也意味着我能足够体认并为之奋斗的家园。我想如今我站在了这样一个合适的位置。
从未想过可以来到这个位置,诚惶诚恐并尽量不让自己战战兢兢。
我一直知道自己在诸事上未有天分,被人夸过天分的是造句的美感,而这份灵气似乎很快随着我更大量的学术写作而被驱逐压抑住,于是知道自己现在从事这一份工作,依靠的是一种苦读,一种从小便非常熟悉的努力的模式。而正是因为见过那些在学术上闪现天分的同辈,所以更懂得自己只有依靠踏实的努力去奢求一点望其项背。但或许今天我可以更加肯定自己——或许我最大的天分便是"不怕吃苦地努力"。从小时候到现在,不管我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努力追寻一样事物,似乎时常是可以通过努力变得"优秀"得到的。还记得前年和同学一起聊天,他算是我的学长,年方二八,和我一样在读博,我当时信誓旦旦说我要27岁读完博,28岁开始教职,建立自己的家庭。他像看一个傻瓜一样俯视我,或许中国人这种高度自卷的姿态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难以理解。而我完全没有脸红之意,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多能耐,而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会集中精力不惜一切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幸运的是,这一次又做到了,甚至比当时的时日早了一年。代价是,写博论那一年我的身体都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体检不对劲,医生甚至让我去深度检查。而当时那不对劲的指标,在我学业结束回国后也正常了,我才后知后觉,自己当初是怎样在如同操控一架精准的机器人一样操控每一天,而精神上实际上多大的 压力。
都过去了。我开始了新的挑战。这个挑战让我进入了新的漩涡之中。
迫不及待想要施展拳脚,但是时间那么不够。巨大的不确定性让我时常无法平静,更难在没有高效完成工作的时候谅解自己。无法花时间在文学创作上曾经一直让我愧疚,而我如今,追逐着世俗意义上的稳定,业已消化了这一份愧疚。做艺术家需要天分,更需要勇气,而我如今想看繁华,或是浮华泡影,都让我看看吧。或许幸运能写出让自己认可的文字,得到真心的读者,那样就很不错了啊。
就像这样,可以在周末随意写写,就很不错了。
只过一次的生活,盼你总是在笔端生花。
By: 青椒湾湾
2023年10月28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