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开车上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提前十分钟出发时,往往会提前二十分钟或者更多时间到达公司;可是当我晚十分钟出发时,大概率会花费半小时或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公司。这实际就是生活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上帝就是这么残酷,实际生活的每一次决策和选择,都会带来极端的分化效果。在我看来,这是在条件制约下,有限资源竞争所呈现的一般性规律,最终会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说我们刚才说的开车上班的例子,条件制约就是上班时间,大部分企业的上班时间都在上午8:30-9:00之间;有限资源就是交通道路的使用占用权。条件制约造成了开车一族在上班时间的路权竞争,那么就符合马太效应发生的条件了。当早十分钟出发时,我在路权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于是便占用了更多的通行路权,最终的时间正效益大于十分钟的变量;可当我晚十分钟出发时,我在路权竞争中处于劣势,于是更多路权被其他车辆占用,最终时间负效益也远远被放大到三十分钟,甚至可能导致迟到而产生经济损失的叠加!

这么一来,细细想去,人生中的很多场景,都符合马太效应发生的条件。在官场上,政绩业绩就是制约条件,领导职位就是有限资源,越早干出政绩的人,就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逐渐与落后者拉开差距,更何况有时候制约条件还不止一个,年龄限制、政治面貌、工作岗位、人脉关系等要素都在发挥作用,竞争趋势会愈加激烈,不能在任何方面出现纰漏。所以我有几个官场的同学,只要是还有晋升念想的,做事情都谨小慎微,滴水不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职场上,职称评审就符合马太效应。评审要求就是制约条件,高级职称名额就是有限资源。同理,在竞争中,越早满足评审要求,就越有利于取得优势。而在同等条件下,职位越高的领导,获取资源的能力就远高于普通员工,比如业绩、能力、机会等,在职称评审中就更占优势。我朋友中就有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两人,一个是小领导,一个是普通员工。结果在职称评审上当领导的朋友每一步都卡在点上,早早的评上高级职称;而当员工的朋友则需要一批一批的等待名额,至今还在为职称评审而奋斗。

在商场上更不用说了,例子比比皆是。能够较早识别行业风口并付诸行动的企业,大体上都能取得丰厚的超额利润。雷布斯都说了:“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

在历史中,较早开始全面变法的大秦,在战国七雄中碾压其他六国,最终实现大一统;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封号。在国际关系中,最先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的国家,成为了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常;最先尝试社会主义道路的俄罗斯,建立了最强大的苏维埃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早一步就意味着话语权,意味着更多的资源的占有权。这还可以解释很多隐性的社会现象。比如,国家在大力倡导给学生减负,但为什么大量的有条件的家庭还是会给学生报各种学习班和兴趣班呢?

其实从长线来看,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终极目标,至少是考上大学。那么高考成绩就是制约条件,大学招生名额就是有限资源,尤其是名牌大学。在竞争中,越早建立竞争优势,就能在后续的竞争中拉开几何级数的优势差距。因此,竞争扩散和延续到初中、小学乃至学前阶段。也许大家会反驳说,学前和小学阶段,就算不补习,在成绩上也不会有太大差距的。确实如此,但却忽略了关键一点,那就是心理优势。

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建立了“我很厉害”和“我做什么都行”的潜意识思维;而另一个孩子则被下意识的灌输了“我不行”和“我比别人差”的思维,其在成长中会被“马太效应”无形放大,直到两级分化!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符合“马太效应”的现象,欢迎评论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