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述:王新良

整理:晚报记者 甄泽

南泉老街有条小河,潺潺流经街上鳞次栉比的新老建筑,淌过古井,穿过整条老街后汇入千米外的太湖。小河岸边是一长溜榉树,霜降时节,树冠已经有了不少杂色,有时微风吹过,便有树叶打着旋儿从枝头飘落,最后随着河水流去。这幅久违的江南老村旧貌,正适合作画,也染墨在王新良的笔下——尽管王新良始终称自己为农民,一个有着画画梦想的农民。

会画灶头画的泥瓦匠

我自小就住在南泉老街上,到如今已经有70个春秋。因为历史原因,我小学都没读完,可以说一直是一个农民。从小到大,我种过田、养过鸡鸭、种过桃树、做过泥瓦匠……只要是从前农村里数得上的行当,我基本都干过。不过有一件事,我从来都没有放下过,那就是画画。

说来也怪,我的父母只是普通农民,但我却莫名喜欢画画。打小开始,只要看到漂亮的图画,不管是报纸图案,年历上的图片,甚至锅碗瓢盆上面的花样,我都会想办法画下来。或许是临摹能力不错,很多画我都画得有模有样。在久远的记忆里,绘画是我少数能获得高分的功课。

就这样,我一边帮着父母做农活,一边画画,直到年岁大些便去了生产队参加劳动。在20岁左右,我开始学做泥瓦匠。没想到我天赋还不错,很快就能独立砌灶、砌墙,不久后就在南泉一带小有名气了。那时候,农村人砌完灶台后,都会找人画上一些牡丹、荷花,或是丰收的图案,寄托农村富贵、吉祥、平安等朴素的愿望。于是我会画画这事儿也派上了用处,我可以一个人把这两份活儿一块干了,并且还很得村里人的认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在农村也很少有人家还在用灶台,我这门手艺也就渐渐不太能用得上了。最近一次画灶头画,还是我给家里的老灶台重新绘画。其实,灶台并不是一个简单烧饭的地方,像接灶神、送灶神等都发生在灶台上,它体现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我听说,在浙江嘉兴,灶头画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它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自学绘画十多年

虽然我从没停止过画画,但真正有条件进行创作,乃至当作理想来追求,那还是1980年以后的事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逐步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我们村开始施行政策的那年正好赶上大丰收,半间屋子堆满了饱满的稻谷。日子越来越好,我对绘画的渴求就更加强烈了。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来到一个很是熟悉的地方,那里有涌动着的金色麦浪,有小桥流水的小镇人家,有清澈的山涧……梦醒之后,我就知道我应该画些什么了——我家乡美妙的生活场景,应该被记录下来。现在想来,绘画的内容,其实在我年幼的时候就已经烙印在我的心里。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去鼋头渚。因为都是孩子,划船不安全,于是我们是步行的。回程我们沿着太湖湖岸走回南泉,一路上看到无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就想着要是能画下来就好了。现在,我终于要去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了。

2000年左右,我在长泰山承包了一片鱼塘和桃树林,和家人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山中人少安静、农活也不算多,给了我充足的学习画画的时间。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也没有拜过师,只是从临摹开始慢慢学习其他画家作品的构图、用色等技巧积累经验,接着拜大自然为师,描绘我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承包下来的桃树林、落在枝头的飞鸟、家里养的鸡,或者鱼塘里的鱼,都是我描绘的对象。

除了写实,我在绘画时还会加入自己的理解,画我想象中的山山水水,我渐渐发觉,在写实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艺术加工会使得画作更加生动。出去采风时,我经常只是简单勾勒出我需要的景致就收笔,回去之后才将自己之前所见与脑中所想画出来。在南泉老街上有一座西大桥,名为大桥,其实就是一座小小的石板桥,说得上简陋,桥面距离水面也很近。画这座桥时,我便感觉到,桥下空间太拥挤,画出来不好看,于是在创作时,我拉长了这部分空间,再加上两岸的房屋、人物点缀,整幅画就变得活泼起来了。

成了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

十多年的绘画积累,我的技法有了很大的提升,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为了寻找灵感,我还会去乡镇史志材料中发掘故事,早些年,我集中画了一批南泉古镇及周边的太湖红沙湾﹑葛埭村﹑许舍村等乡村的美景,还根据史料画了“开化八景图”“太湖红沙湾十八景”等作品,备受肯定。

我始终觉得,绘画不能仅仅是美,它还应该定格一些民俗风情、精神面貌。我画了很多幅跟清名桥有关的画,其中有一幅《清名桥上喜事多》,画的就是办传统婚礼的景象,画整体是黑白色的,但是其中点缀了喜庆的红色灯笼,载歌载舞的人群,让人看到此画就能联想到当时的场景。还有关于荷花节的画,看到画就知道人们是怎么庆祝这个节日的,风俗是怎样的。

正因为我画的都是身边的人、景、物,又常常添加一些无锡本地的民俗风情,充满生活气息,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喜欢,常常有人来购买我的画,渐渐地“农民画家”这个名头就安在了我的身上。于是我干脆在自己的老家开了一家农民画室,平日会有村里的孩子来跟着我学画画,假期在社区组织下进行公益活动。作为为数不多仍保留着苏南水乡老村痕迹的地方,南泉老街吸引了不少前来游玩的游客,我的画室也仿佛成为一个景点。有时我会与游客攀谈一会儿,喝上一杯绿茶,因此结识了不少人。

我最喜欢的是无锡的山水,这么多年下来,很多无锡的景色都进入了我的画卷。目前我正在创作太湖七十二峰系列,已完成多幅画。我觉得无锡的美是说不尽、画不尽的,值得一直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