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受尽了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的苦楚”,杨博士无奈地感慨道。在一次对话中,我们了解到杨博士多次求职失利,自信心备受打击。
为何杨博士求职多次以失败告终?是他的学术成果不够突出,是他的毕业院校不够知名,还是他投递简历的方式有待调整,亦或是他真的不符合招聘条件?
综合分析后,发现杨博士求职的高校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必须要有推荐信,且部分高校要求推荐人须把推荐信直接发送高校,求职者不能人为干预。
很多像杨博士一样的求职者,在投递简历时选择了海投方式,因此忽略了高校招聘条件的个性要求,也导致他们投递的简历石沉大海。那么,哪些高校招聘需要推荐信?举例如下:
根据上述高校对推荐信的要求,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关键点:
1、推荐信的数量:2~3封
2、推荐人的类别:同行专家、博士导师
3、发送方式:1)求职者发送学校2)推荐人直接发送学校3)面试时提供原件
可以看出,每所高校对推荐信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果博士在投递简历时选择海投并一键发送,很有可能因不符合学校要求而被退回甚至直接被忽略。
除高校招聘需要提供推荐信外,推荐信还运用在哪些场景?
项目申报
在基金委发布的2023年基金申请常见问答中提到,部分申请人需要提交专家推荐信。
对于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且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需要提交两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的推荐信。
推荐信还事关申请人能否申报成功。在今年年初,基金委公布的项目初审不予受理的7大主要原因中就有“未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推荐信、导师同意函、伦理委员会证明等”。
奖项申报
在第五届“科学探索奖”申报流程中提到两种申报方式,一是专家提名,二是自由申报。
专家提名:推荐人须在...前通过邮件链接提交推荐信。推荐信三年有效,如推荐信数量不足将无法通过资格检查。
自由申报:申报提交后,秘书处将邮件通知三位推荐人。推荐人须在...前通过邮件链接提交推荐信。推荐信三年有效,如不满三封申报人将无法通过资格检查。
因申报人提交申报材料与推荐人提交推荐信时间间隔较短,请申报人务必合理掌握申报材料的提交时间,确保推荐信能够在截止时间之前提交。
图源:科学探索奖
综上可以看出,推荐信在学者求职、项目申报、奖项申报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评估一封推荐信的质量?个人认为,首先是推荐人的身份,其次是推荐信的内容。
上文中也提到,推荐人应该具有正高级职称,例如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主任医师、主任药师等。另外,有高校要求其中一名推荐人须是博士生导师。目前,博士生导师一般为教授,但近年来部分培养单位扩大了遴选范围,一部分副教授和讲师也可以招收培养博士生。
推荐信的内容一般包含学术成果、发展潜力和个人品德等。居里夫人的长女伊莱娜·约里奥-居里与丈夫弗莱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曾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钱三强写过推荐信,着重介绍了钱三强的科研成果、科研能力、科研素养。出乎意料的是,对方实验室的负责人回复:“....信中未提及他的个人品德,不知是否有意忽略。我们不时发现某人在科学上有重大成就,但他却不断与身边的同事发生矛盾。”最后,推荐人又回信肯定了钱三强的人品可靠,打消了负责人的担忧。
可见,个人品德也是推荐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个人品德相关内容的推荐信往往是博士生导师写的,其他推荐信一般都是从学术成果、发展潜力出发。
那么,学者该通过什么途径找到除博导以外有分量且是同领域的推荐人?
学术桥为在读博士、毕业博士、在职教师等提供同领域专家个人评审服务,为学者求职、职业发展和项目申报提供指导。
学者可以选择同领域的1位专家或者多位专家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学者可以与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同时,学者也可以争取让专家成为自己的推荐人。
这是一次拓宽人脉,增加自己曝光量,向大拿介绍自己的机会;这是一次把脉问诊,突破瓶颈,让学术发展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