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对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浙西山区县开化而言,推进农业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一条必经之路,更是支撑起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近年来,开化县党委政府直面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分布散的短板,重点聚焦优势产业体系的构建、优秀牵引平台的搭建、优等农业品牌的创建,给足了政策、资金、项目、市场等各方面发展要素支持,以产业活水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夯实“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共富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谋布局 构建产业体系

开化地处北纬三十度,森林覆盖率高,素有中国“亚马逊雨林”和“浙西林海”之称,地表水、空气质量常年为优,是全球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的五个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好山好水滋养好农品,近年来,随着美食节目热播和开化餐馆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落地开花,以高山蔬菜、清水鱼、龙顶绿茶等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日益“走红”,更有不少人为了一尝“生态味”专程一赴开化。

开化县委县政府适时而动,整合龙顶茶、山茶油、清水鱼、中蜂、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布局打造“两茶一鱼两中”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并配套出台《加快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着力推进宜机化改造、农事服务水平提升等“标准动作”和 “飞地”放蜂模式创新、订单农业模式推广等一批“自选动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开化第一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5.1%。

作为全县的“第一产业”,茶产业是开化农业发展版图中唯一一个总产值超十亿元的产业,堪称开化农民的“生命线”。秉持“茶叶振兴关乎开化乡村振兴”理念,近年来开化将茶产业列入县域发展五大新跑道之一,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通过精准化扶持、品牌化培育、数字化赋能等核心工作抓手,加快探索茶产业与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悉心培育出一个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池淮镇是开化的茶叶大镇,采茶是当地茶农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每年春季采茶高峰,全镇茶农纷纷腰系竹篓、进园采茶,满山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时令”风景线。“每年春茶采摘季我都会到茶园采茶,一般会持续3个月左右,每天收入都在100元以上,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池淮镇茶农夏丽君说。2022年,开化全县茶叶产量3314吨,产值13.34亿元,分别增加2.9%、2.5%;每年春茶季茶农仅采摘鲜叶,就能实现人均增收3000多元。

搭平台 牵引提质发展

地处钱塘江源头的丰盈坦村,是开化龙顶茶的主要产地之一。但是在过去,因精加工能力不足、产品标准不规范、销售市场单一等制约,村里以出售茶叶青叶为主,市场议价能力不强,茶农收入一直上不去。去年底,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打造的齐溪镇茶文化体验中心“共同富裕产业综合体”项目通过验收,成为全村茶农实现产业升级、创收增收的新期盼。

该项目总投资800多万元,占地700多平方米,共三层,一层专门用于茶叶精加工,村里统一高标准进行茶叶的加工和包装,打造自有的生态茶品牌。二层主要承担菊花精加工、农产品展示销售、研学教育等功能,三层为多功能厅,同时推出培训、住宿、餐饮等多元业态,以综合撬动乡村产业兴旺。“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平台的牵引带动,‘共同富裕产业综合体’项目就是为此而生。”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力于高效集聚资源,提升农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在前期已有的音坑乡农贸综合体等多个农村产业综合体探索的基础上,2022年以来,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紧跟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乡村产业化发展战略,以茶叶、来料加工、小香薯等农村特色产业为依托,从县域偏远乡镇起步,因地制宜布局中村乡共富产业综合体、杨林镇“南华共富”卡游配套产品基地建设项目、齐溪镇茶文化体验中心三大“共同富裕产业综合体”项目,用平台搭建产业腾飞的支点。

沿袭着“搭平台、促提升”的发展路径,开化还在产业条件成熟的乡村积极推进文创、旅游、养殖、茶叶、高粱酒等不同主题的多批共富项目布局。落地于红高粱种植大乡大溪边乡的钱江源红高粱创服中心,总投资5300万元,形成从红高梁种植到红高梁酒酿造、销售、仓储全链条发展,待正式运营预计每年可生产500余吨清香型小曲高粱酒,产值达6000余万元。

创品牌 落笔转化文章

落笔转化文章,把生态优势富有实效地转化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是践行生态发展理念的地区,所共同面对且必须破解的一道“大题”。“品牌是开化县委县政府借助生态优势提升农旅产品价值的武器,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旅融合,对推动开化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笃信品牌对于生态转化的催化作用,开化推出了“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

“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涵盖农产品、开化美食、文化创意产品、旅游商品等领域,以高端化、精品化、市场化为导向,拓宽“钱江源+”体系,做深高端茶、身份鱼、有机蜜、放心油等系列精致农产品,致力于将“钱江源”品牌打造为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

基于钱塘江源头的好生态,开化为品牌确立了“开化限量版生态珍品”的定位,并通过出台《开化县“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做好包括资金在内的多维度扶持;制定《开化县“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钱江源”品牌建设与管理通则》以及多个生产技术规范,从生产的源头写好“质”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域公用品牌,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场这座金矿,要让金矿填满钱袋子,更要下好购销结合的功夫。收购端,开化在“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框架下创新实施清水鱼“期权鱼”模式和农产品经纪人收购模式,有效保障农民的收入和销路;销售端,线上依托“钱江源数字生活服务平台”扩大销售面,线下主动对接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商超,不断深化与杭州、宁波等地政企的合作,并以开设统一标准的“钱江源”品牌馆为载体,实现线下体验与“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

品牌的催化下,“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好产品带来好收入”的转化链条加速转动,2021年,“钱江源”品牌惠及农户10万多户。49岁的音坑乡村民叶海平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种植草莓的钱江源未来农业示范园,平时则在示范园里工作。“土地租金每亩地每年800块,分红每亩地每年700块,加上工资收入,一年能有三四万块钱,比起以前在外面打零工赚的多。” 叶海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