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系列讲座第六讲在学术讲堂举行。孔子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研究员魏衍华以《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为题开启讲座,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房伟主持活动,孔子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儒学爱好者聆听了本次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衍华研究员的讲座视野宏阔、内容丰富,从中华文明的内涵及其突出特征、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以及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魏衍华研究员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曲阜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有力见证,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周公是中华礼乐文明第一人,孔子则集此前中华文明之大成,居于中华传统文明之中心。同时,他指出,“六经”是中华文明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而“中华八德”“三纲五常”等则可称之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而孔庙则是中华信仰的重要道场。最后,魏衍华研究员指出,孔夫子是把固有的、已知的三代文明作为本体,以此应对此外的文明、未知的世界,为今天我们做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工作提供了思想智慧,也对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是2022年4月获批的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重点任务是挖掘和阐释中华文明的内涵,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递给世界,力争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保持充分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