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医院门急诊量

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有患者称在医院急诊排了五六个小时

患者中儿童居多

但也有不少成年人“中招”

特别是老年人

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流感周报监测数据显示

截至10月26日

本周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

阳性率持续上升

全国报告63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公布

2023年9月

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发现8194例流感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惕!

这波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

将持续到寒假过后

“预计这一次的感染高峰会持续到孩子寒假过后。”上海新华医院感染科俞慧菊医生表示,除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处于高峰外,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在冬春季节也可能会进一步流行起来,同时也可能存在细菌病毒合并感染的情况,因此,这波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并不会那么快过去。

多地发布提醒

谨防各类病毒

戴好口罩必不可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康中国官方微信也发布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值季节交替

随着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

感染流感的风险增加

请大家加强防范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的各种病症。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道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主要包括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孕妇以及患有自身免疫系统、慢性呼吸系统、慢性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患者。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流感的方法

接种疫苗后2~4周后就开始起保护作用

6~8个月后保护力度逐渐下降

在流感流行高峰

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

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推荐接种时间为9-11月份

此外预防流感

我们还需要注意生活习惯做好以下几点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该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感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注意!“三件套”有风险!

慎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一咳嗽

妈妈就买“三件套”

近日,赵女士发现4岁的女儿有些咳嗽,联想到朋友圈里最近热传的“支原体肺炎用药宝典”里写到咳嗽是潜伏期的典型症状,赵女士就按照“教程”和另一份肺炎支原体网红“三件套”,购买了阿奇霉素、布洛芬和愈酚甲麻那敏。

随后,赵女士带着女儿到武汉儿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其实是病毒感染,只要遵医嘱对症处理,多加观察即可。

这个“首选用药”不能随意用

“孩子这么小,不能按照网上的‘用药宝典’,自己给孩子用药。特别是阿奇霉素,属于抗菌类药物,是处方药,要遵医嘱用药。”医生提醒赵女士,即便孩子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按照网络教程吃药也不可取。

根据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用药。但阿奇霉素不能自行随意使用。武汉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刘茂昌介绍,经过医生判断,孩子确需服用阿奇霉素来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般情况下,阿奇霉素有两种经典疗法:3日疗法是按照10mg/kg (毫克/千克)的剂量连续服药3天,每日服药一次;5日疗法是连续服药5天,第1天的剂量为10mg/kg(毫克/千克),第2—5天的剂量为5mg/kg(毫克/千克),每日服药一次。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体重、病情来调整服药的剂量、方式。

有些孩子使用阿奇霉素后疗效不明显,或是用药后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医生也会考虑改用替代性药物,或是选择其他治疗方案。因此,不建议家长盲目照搬网络上的推荐,自行用药

孩子发热。咳嗽别随意“自诊”

秋冬季节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陆小霞提醒,不少呼吸道疾病都有发热、咳嗽等表现,家长不能仅凭症状就对号入座,判断孩子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免延误病情

每个孩子病情不同,所需药物也不一样,没有“万灵药”。随意用抗菌药,会增加孩子耐药风险;有些复方药,相同药物成分一旦叠加使用,还可能损伤孩子肝肾功能。而肺炎支原体是非典型病原中的一种,既不属于病毒,也不属于细菌,没有细胞壁,因此,使用头孢、青霉素等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效果不佳。

在这里,看小二提醒各位家长

孩子病了,对家长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观察孩子的症状和表现,对医生进行客观描述和沟通,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疾病、观察病情,遵医嘱用药,才是更科学的做法。

是一种鼓励|分享是最好支持

点击右下角发表你的心声

来源:江苏新闻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网站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等

声明:版权和图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