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waminathan S. Anklesaria Aiyar

来源:加图研究所(Cato Institute)

1991年,印度陷入财政困境,迫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帮助。当时的印度,以寻求外援和粮食救助的全球最大乞讨国而闻名(或者说是臭名昭著)。在1947年独立后的30年里,通过自给自足、社会主义计划和公共部门主导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每年只实现了3.5%的GDP增长,只有亚洲四小龙的一半。

五年计划不仅指导公共投资,也指导私人投资。任何生产、进口、技术合作或获取外汇都需要政府的许可。工业产能被限制在满足国内需要的范围内,造就了那些缺乏规模经济的小型工厂。800多种工业品被保留供小型工业生产。政府拥有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定期贷款机构。

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阶段的巅峰时期,印度的最高所得税率为97.75%,并配以3.5%的财富税。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的口号是“garibi hatao”,意思是“消除贫困”,然而,在独立后的30年里,贫困率根本没有下降,在此期间,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因此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实际上翻了一番。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放宽经济管制,这虽然促进了更快的GDP增长和一定程度的减贫,但却依赖于大规模、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外债堆积如山,印度在1991年陷入财政困境。显然需要一项新政策。苏联的解体后,印度政府从自给自足转向了全球化,从公共部门主导转向了私营部门驱动的经济。

反对党谴责了这些政策,认为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给印度的,并发誓上台后推翻这些政策。但是GDP的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后来所有不同政治派别的政府都保持了相同的经济发展方向。2003年以后,多年改革和全球化的累积影响使印度GDP年均增长超过7%,成为一个“奇迹”经济体。

人均收入从1991年的304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2600美元。按购买力计算,印度的GDP现在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世界第三。贫困率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工作论文表明,印度极端贫困人口(世界银行将极端贫困定义为按2017年物价计算每天生活费低于2.15美元的人口)的比例已降至1%以下。印度已经从最大的外援乞求国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捐助国,它已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经济大国。

贸易全球化

印度1947年独立时占世界出口的2%。当时的领导人认为,全球化意味着殖民统治,他们寻求自给自足,以获得他们所认为的经济独立,以支持政治独立。到1986年,自给自足的政策使印度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额降至0.45%,但这被视为一项成就而不是一场灾难。到1991年,一些商品的进口关税超过了300%,许多商品被禁止进口。

经济改革逐渐将进口关税从1991年的300%以上降低到2010-2011财年的12%(图1),迅速解除了对私营部门投资和进口的限制。悲观主义者预测,开放经济将导致进口激增和长期的国际收支危机。然而,印度却取得了蓬勃发展:外贸占GDP的比例已经从1965年8.5%的低点,上升到1991年的17%,然后在2022年飙升到49.4%(图2);印度经常账户赤字仍然可控,即使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或2008年的大衰退中,印度也没有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外汇储备从1991年的几乎没有增长到2023年中期的5800亿美元。2023年的印度是一个稳定的避风港,而包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邻国,都在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已成为一个主要的服务出口国。从历史上看,各国从商品出口国开始,逐渐发展为制成品出口国,并最终实现服务出口。但由于劳动力政策的限制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印度从未像亚洲四小龙那样实现其作为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商的潜力,但印度超越了一般的发展阶段,直接成为了一个服务出口国。这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呼叫中心和计算机软件,随后在价值链上迅速攀升。2022-2023财年(从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印度的服务出口增长超过27%,达到3250亿美元,而商品出口仅增长了5%,达到4520亿美元(图3)。服务出口有望在未来几年超过商品出口。目前,印度仅占全球商品出口的1.5%,但占全球服务出口的4.1%。印度的顶级软件出口商——印孚瑟斯(Infosys)、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高知特(Cognizant)——是世界知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国公司的全球能力中心已成为主要的服务出口商。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NASSCOM)和德勤的一份报告,估计2021年有1430家跨国公司在印度建立了这些能力中心,最初是低技术的后勤工作,接着是软件,现在是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工作,比如工程服务和研发。2021年,印度这些能力中心的营业额达到了360亿美元,雇佣了138万名员工,其中42%从事研发工作。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在全球有70万名员工中,其中30万在印度。超过40%的全球能力中心位于印度,通过这些中心,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已成为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产业全球化

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希望建立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公共部门。他在1956年的工业政策决议中承诺印度将奉行社会主义模式,将17个经济领域保留给公共部门。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继承了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并于1967年成为印度总理,她将银行、煤炭、铜和综合保险等几个行业国有化。印度成千上万种物品的进出口必须通过公共部门的贸易公司进行。以全球标准衡量,印度的私营企业仍然相对较小,并且几乎不允许也从未争取过外国投资。

1980年之后,有限的自由化放宽了最严格的管制,但真正的自由化要等到1991年的改革——结束了工业和进口许可证的时代,并使卢比在经常账户上可自由兑换。批评者声称,全球化意味着印度公司将被跨国公司碾压,或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但外国投资只被逐步允许,尤其是在汽车和电信领域。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公司都进入了这个21世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包括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菲亚特和标致在内的许多公司,都挣扎了十多年才实现盈利,然后退出了。铃木和现代成为外国品牌的领头羊,塔塔汽车和马恒达(Mahindra)这两家印度公司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到21世纪初,印度成为汽车、踏板车、摩托车和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国。

大多数印度政党强烈反对世界贸易组织(WTO)2015年出台的新专利规则。印度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利用逆向工程生产西方专利药物,他们担心新的专利制度会让其破产。事实上,WTO的规则为仿制药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印度公司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参与者之一,它们现在占美国仿制药市场的40%。

确实有一些印度公司被外国公司的竞争击败,但其他印度公司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了跨国公司:米塔尔集团收购了法国的阿塞洛(Arcelor),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塔塔集团收购了英国的康力斯(Corus)和捷豹,成为英国最大的私营企业雇主。

印度最出人意料的成功是在计算机软件和其他商业服务领域。印度的软件出口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正是因为如此多的美国工作被外包给了印度最大的软件城市班加罗尔,“班加罗尔化”这个词就意味着工作被外包了。在2022-2023财年,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创造了54亿个就业岗位和1940亿美元的出口。

2010年之前,印度大多数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都比较低迷,1991年时是微不足道的7000万美元,但到2021-2022财年,就上升到835.7亿美元(占GDP的3.1%)。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一些跨国公司最近开始撤离中国,印度成为受益者。最典型的例子是苹果公司,该公司在2022-2023财年在印度生产了70亿美元的iPhone,其中出口了50亿美元。苹果公司计划到2025年实现200亿美元的收入,其许多零部件制造商也在印度快速扩张。

大多数财富500强公司,更多是通过全球能力中心而不是工厂进入印度的。许多在这些中心工作的印度人,离职后开始自己创业。因此,全球能力中心已成为印度企业家的孵化器。一个例子是Bhavish Aggarwal,他曾在微软工作,离职后创建了印度的优步——Ola Cabs,现在正在构建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两轮车公司Ola electric。

农业全球化

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粮食援助接受国。环保主义者Paul Ehrlich曾预言印度会发生大规模饥荒,一本畅销书宣称世界上没有足够的食物供应所有需要的国家,认为像印度这样无法生存的国家应该任其挨饿,将粮食援助留给能够生存的国家。然而,印度上世纪70年代的绿色革命证明了这是无稽之谈。

到1991年,印度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在干旱年份仍然需要粮食援助。然而,在经济自由化之后,印度逐渐成为主要的粮食出口国:2022年,印度出口了2226万吨大米,比排在其后的四大大米出口国——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的总和还多。

WTO在1995年推出的农业方面新的专利法,当时反对党声称这将迫使农民支付昂贵的专利费用,并使廉价进口农产品充斥印度,从而扼杀印度农业。事实上,印度农业发展得非常好:嘉吉(Cargill)等外国种业公司成为杂交种子的主要供应商,这促进了印度玉米的生产和出口;孟山都(Monsanto)引进了转基因棉花,使印度成为棉花主要出口国,2021年出口额达到108亿美元的峰值;新的虾养殖技术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虾出口国之一。与此同时,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进口国和重要的水果进口国。因此,全球化扩大了印度的出口和进口。

金融资金全球化

直到1991年,流入印度的外国资金主要是外国援助和公共部门企业的借款。印度禁止外国投资者投资印度股票和债券,这虽然保护了国内经济因受其他发展中国家影响而遭遇资本突然停止流动的打击,但同时也使印度失去了以一种经济活力源泉。即使在1991年之后,印度也长时间避免金融自由化,只是逐步放开了外国直接投资。

因此,印度的外债总额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的848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6124亿美元。这相当于印度GDP的19.2%,是世界上该比重最低的国家之一。政府和公共部门公司的外债份额已经从1991年的几乎100%,下降到2020年的20%。印度对外国人实行资本账户可兑换,但对印度人还没有开放。

在1991年之前,印度股票市场在恶意操作方面一直声名狼藉,孟买证券交易所被称为蛇窟。1992年的一场股市骗局导致了重大改革,包括用经批准的存管机构中的电子股票取代纸质股票(纸质股票经常被伪造)。一个新的印度全国证券交易所完全电子化,没有交易大厅——所有的交易都由计算机自动匹配,减少了不法行为的操作空间。因此,印度股票市场甚至比纽交所更早实现电子化。纽交所仍需要两天时间完成交易后的结算付款,但印度已经发展到一天结算一次,并计划在同一天实现即时结算。这有助于使印度成为新兴市场中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印度两大股票交易所目前共有7424家上市公司,而上海和香港分别为2079家和2597家。外国投资组合的流入流出波动很大,但最大的月度流入额是2020年12月的217亿美元。2022年6月,印度的外国证券投资总额达到5780亿美元。面对经济逆风,印度的韧性使其在2022年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宠儿,当时全球股市几乎普遍下跌:2022年,MSCI全球指数下跌了18%,但MSCI印度指数却上涨4.4%,仅次于巴西,排名全球第二。

从历史上看,银行和债券市场主要为已有公司提供融资,避开新公司。随着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起,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它们现在为新来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十亿美元资金。这种全球资本有耐心,所以可能在容忍几年内的亏损后共享新企业后续非常快速的增长。

全球资本帮助印度创造了100多家“独角兽”公司,即未上市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根据胡润全球独角兽指数,2022年美国以666家独角兽领先全球,其次是中国的316家和印度的68家。但印度创始人也在海外推出了70家独角兽公司(其中64家在美国),因此,印度独角兽公司总数达到138家。印度不仅受益于全球创业资本,而且也为其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2022年利率的大幅上升,全球资金变得更加紧缩,许多独角兽已经失去了曾经高不可攀的估值,并在削减成本。

印度信实集团(Reliance)宣布将在绿色能源领域投资750亿美元,特别是绿色氢能源;印度阿达尼集团(Adani)也计划在同一领域投资700亿美元。它们的目标是开发全新的技术,将绿色氢能源的价格降低三分之二,尽管风险也很高,但全球金融界对此表示支持。

印度人的全球化

一个多世纪以来,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一直在移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印度侨民。在19世纪,许多人作为契约劳工或商人去了加勒比海、东非和东南亚。20世纪,由于波斯湾石油资源丰富,数百万人前往该地区以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1965年美国的移民自由化导致大量印度人流入美国。今天,估计有1340万印度人暂时居住在国外,另有1870万印度人成为外国公民,总人数达到3210万,这超过了许多国家的总人口。

从1965年之前的几千人开始,美国已经成为印度侨民的最大目的地,有446万印度裔人口,其中318万现在是美国公民(图4)。加拿大有169万印度裔。在波斯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有342万印度人,沙特阿拉伯有259万,科威特有103万。在非洲,南非以156万人领先。在亚洲,马来西亚有299万,缅甸有209万,斯里兰卡有161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的印度移民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本畅销书叫《另外的1%:美国的印度人》,这指的是美国公民中有1%是印度裔,而且非常富裕。2021年,以印度移民为户主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15万美元,而所有以移民和美国本土家庭的年收入中位数为7万美元。在25岁及以上的印度移民中,80%至少拥有学士学位,而在所有外国和美国出生的成年人中,这一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印度移民已经在政界和商界崭露头角。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成为了英国首相,美国2024年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尼基·黑利(Nikki Haley)和维韦克·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都是印度裔的,民主党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也是如此,下一届美国总统选举可能成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印度裔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四位印度裔美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医学的哈尔·葛宾·科拉纳(Har Gobind Khorana)、物理学的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化学的文奇·拉马克里希南 (Venki Ramakrishnan)和经济学的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

《财富》500强公司的印度裔首席执行官已经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不再成为新闻。现任和前任首席执行官包括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微软的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联邦快递的拉杰·萨勃拉曼尼亚姆(Raj Subramaniam)、Adobe的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万事达卡的彭安杰(Ajay Banga,万事达卡前CEO,现任世界银行行长)、百事公司的卢英德(Indra Nooyi)、花旗银行的潘伟迪(Vikram Pandit)、推特的帕拉格·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他们提升了印度在全球的形象,并帮助向外国投资者灌输信心。

冷战期间,印度是不结盟国家,经常倾向于苏联,因此美国的外交政策很少优先考虑印度。现在不一样了,美国把印度视为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也许是亚洲唯一可以制衡中国的国家。2005年,乔治·布什总统解除了长达30年的与印度进行核贸易的禁令,非正式地允许印度加入核俱乐部。2010年,奥巴马总统承诺帮助印度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在2022-2023财政年度,海外侨民向印度国内汇款达1075亿美元。即使在全球经济恐慌的年份、出口和其他外汇来源萎缩时,侨民汇款被证明是一种稳定的资金流,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稳定因素。侨民也是印度的主要外国投资者,除了对印度股票和债券的大笔投资外,他们的银行存款达到了1350亿美元。

印度每年向海外输送100多万名学生,其中约10万人去了美国。许多人没有回来,但那些回来的人带回了额外的技能,提高了印度的技术能力。跨国公司的全球能力中心的研发人员中,包括了那些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后回国的印度人。因此,人才循环取代了过去所谓的人才流失。

未完成的议程

全球化帮助了印度的繁荣,但自从2014年印度人民党上台以来,印度开始淡化或逆转全球化的某些方面,走向更民族主义的道路。全球化颂扬种族和宗教的多样性,但印度教民族主义则相反。

印度宪法禁止基于宗教、种族、种姓、性别或出生地的歧视,人民党口头上支持这一理念,但却把印度描绘成印度教文明的产物,而不是与外来文明相互交融的产物。印度人民党正在修改教科书,将印度描绘为经历了辉煌的印度教时期,在穆斯林和基督徒入侵后遭受了损害。印度日益加剧的宗教紧张局势必然会抑制经济增长。

印度人民党对外国专家嗤之以鼻。当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016年印度人民党废除了高面额纸币的举措损害印度经济时,印度总理莫迪宣称努力工作比上哈佛好,暗示外国专家既懒惰又无知。许多来自美国的印度经济专家——包括拉詹(Raghuram Rajan)、萨布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帕特尔(Urjit Patel)和阿查里亚(Viral acharya)——都被本土经济学家所取代。

印度人民党的重要附属机构“Swadeshi Jagran Manch”(倡导印度国内自力更生觉醒的运动)一直反对全球化,在其影响下,莫迪宣布印度将以“自力更生”为目标,减少进口。他澄清说,自力更生意味着既为印度市场生产产品,也为外国市场生产产品。但是,不欢迎进口打击了全球化的核心。自上台以来,印度人民党政府提高了一系列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进口关税从2014年的13.5%上升到2021年的18.3%。

印度政府最近推出了一项与生产挂钩的激励计划,为14个工业部门的选定公司提供4-6%的生产现金补助,这取代了早期经济自由化的驱动因素,转而采取旨在挑选赢家和打造国家冠军的产业政策。这带来了裙带资本主义的风险,也有可能创造出印度试图实现社会主义自给自足时激增的那种亏损公司。

印度与中国一直存在边界争议,2020年后,印度禁止了包括抖音在内的321款中国应用,它还禁止使用中国的5G电信设备,并试图减少来自中国的进口。这与其他国家将中国视为战略威胁的行为类似,因此,印度的去全球化既有战略基础,也有印度教民族主义基础。这些经济转向国内的举措,尚未抵消之前全球化的结构性转变,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外国投资流入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印度问题最多的三个领域是教育、就业和环境。学校质量极差,2009年,印度参加了国际学校竞赛(PISA),在73个国家中排名第72位。年度调查显示,尽管在教育改革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教育成果并没有得到改善,只有42%的五年级学生能够阅读二年级适合的课文。

近年来,印度的失业率很少降至8%以下。2018年,印度铁路公司宣布有9万个职位空缺,而申请者竟超过了2500万人。2016年,阿姆罗哈镇发布了招聘114名清洁工的广告,结果收到了1.9万份申请,其中包括工程师和工商管理硕士的申请者。经济增长根本没有创造足够的高质量就业机会,劳动参与率仅为40%,据估计,城市女性参与率仅为6%。这些数字都是在世界相关比例最低的范围内,浪费了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

最后,印度的空气、水和含水层的质量非常糟糕。在全球5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印度占了39个。给农民提供的免费电力鼓励了过度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威胁到了含水层,尤其是在历史上的产粮区西北部。

*译文不代表本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