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中说得很清楚:药材二次收割完成后,种植户【允许】村民到田地内捡拾遗留药材已是多年来的习惯。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允许,如果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叫“捡拾”吗!
很明显当时那些人并没有经过邱先生的允许就开始哄抢,那又怎么能说是误会呢?这里又有两个关键词——哄抢、误会。误会是无意为之,是可以被原谅的,哄抢则是侵害他人财产安全,是犯法的,据邱先生说当时还有几个带头的村民实施哄抢,而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聚众哄抢也是有明确处罚尺度的。

今年新闻报道了多起关于河南各个地区出现的哄抢的事件,甚至被网友戏称:2023年是“河南年”

(首先声明:这里绝对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该地区频繁发生类似事件的根源是什么,真的就像官方通报中说的那样:“该地区多年来一直有捡拾的习惯”可我看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里。几百人的哄抢事件被官方通报说成是一个“误会”,这肯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了,应该就是所谓的“官方”长期纵容才让村名养成了“捡拾”的“好习惯”。而好的行为可以称之为习惯,不好的行为那就是毛病了。

今年10月3日发生在河南信阳迷笛音乐节上的“捡拾”事件,当时也是闻名全国,难道“捡拾、偷盗、哄抢”这几个词这么容易让人“误会”吗!民间有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己没问题,那些“地域黑”的喷子们自然无话可喷。

本文更正一处昨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错误:下图中女子是10月31日药材种植户邱先生的母亲万女士。

11月1日榜样时分,万女士也表示,哄抢事件已经处理完了,被抢走的药材大部分被追讨回来。后来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地淮阳区冯塘乡代楼村,正在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一村一品是国家正在实施的一项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代楼村的“品”为中药材

事后,淮阳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方人士称:“误以为收割完了就跑进地里捡漏,不是哄抢种植户药材的理由,此事暴露出的最大问题:
一、地区秋收管理不力。
二、村民法律意识差,村干部法治宣传不到位。
三、村干部长期“和稀泥”导致村民养成法不责众的错误意识,把宽容当纵容。

所以,从即日起,该区要加强秋收管理和村民法律意识普及,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秋收安全。

最后,希望在村民和干部领导们的共同努力下,改变这种不良民风,一起为我们的大河南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