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大发雷霆,给人事老总陈珠芳下了死命令:

年薪可以开到200万美金,不把人带回来,你们就留在俄罗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发生在1996年的事。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200万美金相当于人民币1000多万,那可是个天文数字!什么样的人才值得任正非这样不惜一切代价地招揽?

原来,当年华为在攻克2G到3G技术时陷入了困境。华为命悬一线,成败在此一举,要么一飞冲天,要么坠落深渊。

公司上下焦头烂额,任正非更是心急如焚。

俄罗斯盛产数学家。一次偶然机会,一批俄罗斯数学天才对于无线电技术的讨论引发了任正非的关注,突然一篇数学论文启发了他的灵感。作者是个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天才,他对于无线电的分析超出了任正非的想象,并且让任正非看到了华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任正非想,如果把这样的人才招揽到公司进行无线电相关研究,那么,对于此时像华为这样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在研发上进行改革的公司,无疑是雪中送炭,如虎添翼。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做事一向雷厉风行,他立马通过自己的渠道找到了这位数学天才,并且还开出了高额年薪,但是,这位数学天才却嫌中国太远,根本没有动心。

任正非不死心,就把招揽的重任压给了人事老总陈珠芳,并且给她下了死命令:指派她亲自率领招聘团队远赴俄罗斯,势必拿下这位人才。

可能是太想急于求成,招聘团队在跟数学家约好见面后,竟然迟到了,第一次就碰了“冷钉子”。

招聘团队不敢再怠慢,非常诚恳地向年轻数学家致歉,最终打动了他,双方谈下来,数学家对华为给的待遇非常满意,但考虑到父母,他不愿意离开俄罗斯。

陈珠芳知道任正非求贤若渴,就向他提出了变通的建议:既然这位数学天才不愿意来中国为华为效命,但是他并不讨厌华为,甚至还觉得200万美元的年薪是具有诱惑力的,那么,华为为什么不在俄罗斯本地开设一个算法中心,不仅可以招揽更多的国际性人才,也可以把这位数学天才留在华为。

任正非同意了陈珠芳的提议,花了上千万在小伙子家附近,建立了华为的科学研究院,不仅能吸纳到了这位数学家,还招揽了更多的俄罗斯科学人才。

任正非大费周折招揽的这个人才,入职后却大跌眼镜。

入职不久,他就成了中国同事眼中的“怪胎”。他不仅不喜欢说话,而且还讨厌别人主动靠近他,甚至在私人生活方面也喜欢独来独往;每天在办公室总是不停地摆弄他的电脑,沉迷于游戏之中;在进入华为时,他已经20多岁了,可是却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甚至也不愿意去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渐渐地有些领导也开始对他表示抱怨和不满。管研究的人去看他,他打一个招呼就完了;高层领导来视察,他旁若无人,我行我素,连招呼也不打;甚至有次任正非去视察,他也是在那玩电脑,任正非给他发院士牌时,他也只是“嗯、嗯、嗯”就完了。

更要命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他没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简直就是一个“废柴”。

作为华为高级研究人员,每年一次或定期要来中国参加总部的高端研发人员论坛、研讨会。可这个小伙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了外面,很可能回家的路都找不到,更别说洗衣做饭了,所以每次到中国深圳来参加华为的会议,都是他母亲亲自陪着,帮他安排日常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人,每年还拿到200多万美元的年薪,并且在岗位和其他福利上还都有优待,不仅“摸鱼”,还毫无建树,即使偶尔发表点数学研究成果,但对华为却都没什么用处。

一年,二年,长达十二年,年年如此。

于是,各种非议和质疑接踵而来,很多人都认为任正非看走了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任正非却“知错不改”,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随他吧!

老总是这样的态度,这之后,公司内的所有岗位都不敢对这位俄罗斯数学天才施加任何压力,而且外界对这位数学天才的各种质疑,也都被任正非想尽了一切办法给打压了下来。

公司慢慢地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人,突然,2008年的一天,这位数学天才告诉任正非:

“我们把2G到3G的算法突破了。”

此时他已经任职华为1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正非听了以后非常激动,当即下令在上海进行验证。

果不其然,采用新算法后,华为交换机不仅体积大大减小,而且只用一根天线就能处理多个信号频段,成本直降30%。

这就是后来徐直军余承东用以创造“神终端、圣无线”美誉的秘密武器——采用SingleRAN算法的交换机。

凭借这次突破,华为的发展一下子跃上了新台阶,依靠领先世界的技术,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并慢慢超越爱立信,成为电信设备领域的世界第一。

2019年5月21日下午2点30分,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董倩的独家专访时,毫不隐讳地夸赞道:

“我们现在很厉害,与这个小伙子的突破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采访中,任正非还透露了华为成功的秘诀:

“现在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理论太冷板凳了,一般人不愿意做,大家都只想搞应用技术。但基础理论才是应用技术突破的关键,只有把基础理论做好了,才能更扎实、更快速地突破应用技术。”

试想,如果不是任正非有眼光,不惜代价重视基础研究;如果不是任正非有魄力,不惜代价把俄罗斯科学家招揽到华为;如果不是任正非有胸襟,在科学家多年碌碌无为后依然保持信任,华为就算后面能突破技术瓶颈,也很难达到今天这样领先世界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眼光、格局和胸襟,华为,必定助推中华有为!#乘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