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
“可别把牛娃娃冻着了。”来自北方的寒潮带来干冷空气的这个早晨,老罗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家的牛圈,看看家里名叫“伯格”的母牛,和才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牛犊。
“伯格”是当地方言的音译,“格”是牛角的意思,“伯格”牛角朝前,是一头壮年母牛,拥有全村数得上号的健美身材,而小牛犊则来自千里之外,通过“和牛冻精”技术繁育而来。
这头被老罗昵称为“和牛娃娃”的小牛犊,寄托着老罗夫妻俩今年收入翻番的希望。
从乡村去到城市,我们常常将其称之为人生奋斗;而从城市脱身返回乡间,我们或许会称之为远离尘嚣。但养牛人老罗的生活并无这些噱头。
年轻时,老罗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外出打工,多则半年、少则三月,吃住都在工地上,收入虽不稳定,但也就这么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了。
孩子们长大以后,延续着老罗年轻时的生活轨迹去山外面打工,也定居在了外面。十年前,老罗家从同心县东部的山区里移民搬迁到现在居住的大沟沿村。老罗年纪大了,干不动工地上的活,就养了几头牛。之前打工攒下的积蓄,用来盖了房子和牛圈,几乎不剩下些什么。
一年养四五头牛,下小牛后,若是母牛,就留下继续繁育,若是公牛,就养上一年多的时间再去附近的集上卖掉。老罗家没有适合种庄稼的地,喂牛的草料要花钱买,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老罗生活了一辈子的同心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旱是同心县最大的自然特征。县内地形起伏、沟壑纵横,丘陵、沟壑、山地、沙漠等地貌类型占总面积的 65.4%。“除了可以从黄河引出来水的地方能种地,别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荒漠和戈壁,相对比较干旱。”两年前从北京来宁夏时,京东科技农村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第一印象也是如此。
相比起种植,这里更适合发展畜牧业。多年来,这里养牛的方式仍然相对粗放,一年到头,老罗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波澜,妻子负责做饭、做家务,老罗则专心伺候牛。早晨7点喂一遍草料,中午12点给牛加饮水,晚上7点再喂一遍草料。空余时间,老罗偶尔会骑上家里的二手摩托车去赶集,但给牛打扫圈棚、喂食喂水的活,一天也不能断,也不能假手他人。
一头牛犊从出生到长成,大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碰到集上价格给得低,老罗就再多养上一段时间,每头牛预计带来的收入在 6000-7000 元。除去吃喝开销,老两口靠养牛能维持生活,却也存不下什么钱。“卖得多就多花点,卖得少就少花点。”老罗说,日子就是这么一年年过下来的。
村里来了京东的“年轻人”
要说起被夫妻俩格外看重的和牛娃娃,还得从去年年底的一顿手抓羊肉说起。
那是冬季极冷的一天,村里的养牛大户赵月珍将老罗请到家里,院子里的大锅上“咕嘟咕嘟”煮着一只新宰的羊,这场流水席的参与者有从乡上赶来的镇长、村委会的几位干部以及村里同样养牛的几位老哥们,此外,还有几位眼生的年轻人。
就着热腾腾的羊肉,这几位年轻人给养牛户们介绍了“和牛冻精”技术,老罗后来才知道,那是京东科技农业科技事业部和宁夏民悦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了不少和牛的好处,老罗也听不太懂,“一说和牛都觉得就是个黑蛋蛋”,但项目带来的回报老罗听懂了,6个月能出栏、公司管收购、每头牛能卖 1.4 万元……想着多挣点钱给自己买个向往已久的代步车,老罗没怎么犹豫,就决定加入。
赵月珍和老罗一样,都是从同心县山区移民过来的。“以前一家人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水窖里存的雨水,直到近些年才靠养牛赚了些钱”。赵月珍在村子里是个热心人,“有啥好事都先想着我们同村的”,长此以往,同村的村民尤其是妇女们也都愿意相信她。
工作人员带来的优惠待遇也不错,冻精免费提供,但每次授精的操作费农户自己出。老罗选定了家里最健壮的母牛“伯格”。“要是连着两次都配不上,就让等等再来,我家牛一次就配上了。”老罗回忆道。
“伯格”成功怀孕,和村里第一批参与和牛项目的其他牛一样,它被打上一个用来追踪“牛生”的电子耳标,每个耳标对应着一个独立档案,记录着这头牛的详细资料和生长状况。
“黑蛋蛋、金娃娃”
牛的平均怀孕周期是 283 天,在这近十个月的时间里,项目的工作人员进牛圈就像进自家后院一样自然,村子里有像老罗这样只配了一头母牛的,也有一口气配了十头母牛,成为“和牛家庭农场主”的,比如赵月珍和老锁,都是贷款买的母牛。
老罗养牛本就精细,养了和牛之后,母牛“伯格”更是他最看重的宝贝,有时候半夜还会披着衣服起来看看。
养多养少,工作人员们都一视同仁,跟农户们一起在牛圈里摸爬滚打,除了处理牛的各种突发情况,养牛户家里的大事小情,工作人员们也都一并处理。有一次老罗家里突然断电,水打不上来,没法让牛饮水,就打电话给民悦的推广员小马,半个小时不到小马联系的电工就上门把电接好了。“指着这个项目卖了钱,再多买几个牛娃子呢。”
转眼就到了母牛“伯格”快分娩的时候,技术员来看过一趟,交待了些注意事项。或许是和牛的品种优势,或许是老牛养护精心,再加上母牛自身条件也不错,小牛犊顺顺利利就降生了,长得也不错。“以前有的牛娃子下来两三天还站不起来,和牛娃娃一下子就站起来了,也能吃。”
除了比本地牛犊刚出生时看起来体型稍大,小和牛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大的不同。等到了明年3月,牛犊达到了饲养180天(6月龄)且体重160公斤以上的标准时,老罗就可以交牛了,牛的收购方是一家名叫龙江元盛的公司,按签协议时约定好的收购价收购,比之前卖两头牛的收益都高。
和牛娃娃这个“黑蛋蛋”,已经成为了老罗夫妻俩眼中的“金娃娃”。
一头牛牵出数字化产业链
龙江元盛是肉牛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京东的大品牌商,这个远在黑龙江的肉牛企业之所以跨越好几个省来到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发展产业链上游的肉牛养殖业,则要归功于京东科技从中牵线。
2021 年 7 月,京东科技发布资产+科技的新型农业科技的战略,加大对农业科技产品研发投入,当年年底,基于京东科技各项底层技术研发的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上线,接下来,像程川这样的业务负责人就带上团队,去往各个省份的业务一线,拓展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场景,逐渐将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应用在肉牛、生猪、肉禽、蛋禽、水产、羊等多个品类的数字化智能监管上。
在宁夏当地,京东科技找到了宁夏民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作方,民悦是宁夏一家长期深耕于农业产业的公司,依托多年深耕农村市场建立起的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数字化升级、农业生产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农技培训等乡村农事综合服务。
基于各自优势,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工作组。工作组成员们从牛圈到田间,从座谈会到入户沟通,详尽调研当地养牛产业的现状。最终,共同探索出了适合宁夏养牛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模式。
对于散养农户来说,想要增加收入、扩大养殖规模,所需的资金可以说是一笔巨款。像赵月珍、老锁这样买了十头母牛加入和牛项目的,以一头母牛 2 万元粗略计算,光母牛就是 20 万元的投入,这还没算饲料、水电、牛圈等支出。
在传统的信贷渠道,许多农户因为没有可抵押的财产而信用级别低,即使是村里原本的养牛大户,其养殖的牛也会因为规模小、风险大,无法形成有效的信用资产。赵月珍和老锁之所以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正是依靠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IoT 等技术能力的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这个平台既解决了金融机构对肉牛监管困难的难题,又为后续金融机构向农户授信提供了详实可信的支撑依据。
解决资金是解决了第一步,实现农户增收还得将产值更高的产业引进来。“当时京东有一款和牛牛肉,因为缺少繁育的母牛所以经常供不应求。”宁夏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气候凉爽,光照充足,饲草资源丰富。而龙江元盛向上游延伸的目标,与宁夏打造全国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的战略目标相一致。2022年年初,在京东商城生鲜部门的引荐下,民悦和牛项目协调人孙彦宝与京东科技的团队一起去了黑龙江考察,最终敲定将龙江元盛的和牛繁育项目引进来。
龙江元盛为农户养殖的母牛输入“和牛冻精”进行繁育。当这些牛犊达到饲养180天(6月龄)且体重160公斤以上的标准时,龙江元盛将会按照约定价格启动回购计划。这种模式从高端肉牛生产到回购形成了一条完整链路,可以确保农户锁定未来收益。农户的资金问题和未来销路,就在京东科技和宁夏民悦的紧密合作下解决了。
去千家万户
京东科技面向农村拓展业务的初心之一,是“让更多农民的日子好起来”。
因此,许多时候团队都选择了“更难走的路”。
以龙江和牛繁育项目为例,实际上,因为散户的养殖技术和配种技术等原因,面向散户的推广成本其实是更高的,但项目没有选择扶持大型、连锁养殖企业,而是扶持更多如老罗这样的小型农户,希望带给他们更稳定的收入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项目的前期推广,也因为推广对象的分散变得更难。“现在在农村说订单农业的(企业)非常多,在较为偏远的地方,并不是说有京东的背书,老大爷们就一定信任你。”程川介绍说。
“和牛是啥?我这个牛下了以后,真的能以1.25万收吗?从来没有养过这种牛,好不好配?母牛会不会难产?牛要长到 160 公斤才收,那牛好不好养大?要是你这个牛养不大,牛不收了,不又把我害了吗?”孙彦宝回忆起最初一遍遍为农户解答问题时的情景,语速不由得变快了。“实际上对散户的推广,组织宣传和动员是有相当大难度的,和牛对老百姓是完全新鲜的东西,有疑问是正常的。”
一个个村庄走访、宣传,京东和民悦都付出了相当高的成本。如孙彦宝所说:“我们可能更多搭上的是热情,搭上的是双方为这件事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这份决心,我们在所不辞,一步一步往前推着走。”
他们从像赵月珍这样的“村里热心人”开始座谈、沟通,再带动起全村的养殖户。在许多像大河沿村这样的村庄,程川、孙彦宝和同事们坐在农家院里,一遍遍给农户们讲解项目和培训技术,于是才有了开启老罗养牛新阶段的那顿流水席,以及之后的一个个故事。
老罗就这样,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养牛户。
“京东、民悦、元盛、政府、银行、村子里的热心带头人,还有农户,”就如同孙彦宝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在整个牛产业链的链条上,缺了谁都不太好。换句话说,缺了谁,‘让千家万户普通的农家养殖在养牛这块增收益’这个目标都会实现不了。”
等到明年三月,第一批试点的牛犊就会陆续出栏。孙彦宝给项目设置的首批目标是收购 1000 头牛犊。
“我想买辆车”
上述的京东科技农业金融部业务相关负责人也是出身农村,在他的记忆里,农村远比现在热闹得多。虽然机械化比不上现在的农村,但年轻的劳动力“吆喝吆喝就来”,而现在留在农村里的农户,年龄大多比较大。“我们去的这些地方遇见的农户,年纪相对比较小的,也得有五六十岁。”
像老罗这样的农户,就相当典型。
他们对生活往往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自有一种淡泊和豁达。老罗买车的想法已经有了一阵子,但暂时买不起也没什么。“能买起了就买起,买不起再等下一年,下一年买不起,再一个下一年就能买起。”他说。
老罗他们有自己的农作经验与人生智慧,接触的新事物不多,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差。要说服他们,得让他们看见“真东西”。
第一批加入项目的养牛人,有不少像老罗一样,只拿出一头母牛做了尝试。与项目团队近一年的接触下来,老罗与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逐渐建立起了信任。
已经 57 岁的老罗说不全数字化平台的全称,但他能理解,打在牛耳朵上的电子耳标,就像是一双帮他照顾牛的眼睛,能帮他获得贷款,也能为小牛的成长“保驾护航”。
小小的耳标,内置低功耗电池,通过耳标捕获的肉牛活体数据定时自动传输,能对牛只在栏情况、健康状况、生长势头进行持续监测,确保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管控。同村的老锁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得益于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的全面应用,老锁从邮储银行宁夏分行那里获得了 30 万元贷款。对于他来讲,养 10 头牛和养 20 头牛投入的人力成本是一样的,通过金融杠杆的放大,等来年小牛出栏,老锁的养殖收益就很可观。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覆盖了宁夏、甘肃等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牛农户加入。等家里的这只和牛娃娃长成,拿到钱,老罗准备投入些资金,扩建原先只有十几平方的牛圈。“等这一头和牛娃娃养出来,我也想贷点款,多抓几头母牛,多养几只和牛娃娃。”他说。除了肉牛产业,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对于农业、农村、农户的助力,早已覆盖种植、养殖全品类;除了宁夏,也早已覆盖陕西、山东、贵州、重庆等地。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正在集成所有优势资源,帮助种养殖户大幅增加收入。
不过,在那之前,老罗还得先把车买了,和几个老兄弟一起开着车去赶集,再带很少出门的老板娘去县里乃至银川去转转,也“旅旅游”,那才叫一个“拉风”。
日子过得有盼头,关于未来的生活,才敢放开胆子想象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