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上次曼市德比之后从老板、管理层、主帅和球员多个方面去浅入分析之后,这次选择以对比热刺的方式去再度稍微深入的分析曼联的现状。
两个球队战术定位同样是强调后场建立进攻直至到对方腹地以射门完成进攻,从不太在意单次进攻的时长。也就是说有条件就快速反击到前场,没条件可以选在迂回控球寻找空间。而在这点上曼联和热刺已经拉开差距,曼联目前所谓后场控球建立进攻,只是后场短传到脚让对方向前逼抢,然后由门将大脚抡到前场。这整套动作只是为了消耗比赛的时间,让对方进攻的有效时间减小。在对曼城的比赛尤其明显,一切都归于对内球员心态面临崩盘。
接着从门将说起,笔者是认同签下新的门将接替德赫亚,但并不认同选择奥纳纳去代替德赫亚。先说德赫亚之前周薪过高而且功能单一,不符合主流足球战术。另外虽说拿到金手套,但输七比零等比赛的时候该丢的球照丢不误。不敢说他是否下滑,以本赛季多个球队都签下新门将来说,例如切尔西、阿森纳和热刺,甚至纽卡也有条件可以升级一个门将,再到皇马租借凯帕,就硬是没有传出谁对德赫亚有意。依据各大球队的评估已经给出了答案,所以不用再指望如果德赫亚还在曼联能怎样逆天。

关于后卫线,在滕哈格眼里当然是不满意的居多,客观来说并不差,主要是伤病太多,基本集中在滕哈格比较喜欢的那几个身上,例如马丁内斯、卢克肖和马拉西亚。而相对靠谱的瓦拉内也是需要谨慎使用。在这方面热刺后防的人脚明显是稳定很多。

再到中场,同样都是以4231位置的两队,这正是我会以热刺做对比的主要因素。热刺的首选几乎是比苏马和沙尔,都是跑动能力十分突出,这是双中场体系里的基石。而曼联卡塞米罗、埃里克森都年过三十,相对年轻的阿姆拉巴特即便愿意去跑,但也不是以跑动见长的类型,再到芒特只能说是进攻端能跑,意味着防守端不会及时出现在合适的位置,毕竟不能拿芒特当费雷德用。剩下仅有仅有麦汤和汉尼拔是具备跑动能力,但两者无论从客观能力还是主帅的认可度都是顺位比较靠后的球员,尤其前者更多以后备充当影子前锋来使用。而热刺的后备里还有霍伊别尔可选,而本坦库尔也即将伤愈。在中场的比对上热刺是强出不少。
然后来到最为重要的前场,热刺签下麦迪逊可以说是打开前场传控秘籍的一把钥匙。而曼联对应的是B费,他依旧是只能后撤接球,然后又是一招扔狗饼的踢法,把球送给拉什福德和霍伊伦去追,即便换了主帅,球员和踢法依旧是原来的味道。再对比右路的安东尼和库卢塞夫斯基,类型是接近但后者更像是价值一亿的球员,另外还有一点是热刺中场活力更好,能积极在同侧肋部穿插,曼联中场并不具备这条件,毕竟球队战绩越糟糕越是不敢放开去跑,而B费更是个送威胁球,不是接威胁球的球员,所以安东尼可选的出球选择又少了一招。再到左路,拉什福德和理查利森也是同一类型的球员,后者技术或许稍差,但好处是不热衷于过多带球,接球后给回队友,在传控里是十分重要,毕竟前场有孙兴民和麦迪逊这些好手。而拉什福德接球后,B费如无意外也在靠后的位置,中场缺乏跑动支援,而左后卫还在赶来的路上,仅有中锋霍伊伦能作为传球目标。以拉什福德传球组织的能力,或者让他带球突进会是个更好的选择,而这又是堕入进攻低效的圈套里。

这赛季热刺随着凯恩的离队,让孙兴民顺理成章顶到锋线的顶端。在球队防守的时候他可以把体能留出来寻找空间,在队友得到球权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利用跑动牵制对方中卫并尝试作为传球接应点,让队友有更多前插的空间,相比凯恩更明显有了速度的优势,左边路留给更为年轻而且功能相对单一的理查利森,在协防方面反而更为投入。反观曼联这边,滕哈格一度希望拉什福德能出任中锋,把买霍伊伦的资金用来再买一个有持球能力的组织下边路球员,结果前者更希望出任左边锋,而踢法更多倾向留在前场等待机会,而不是更大幅度的回防。而自身球队在双中场的体系里,是很需要两边路大幅回撤来保护双中场侧面,形成四中场才能完善整个防守体系。也就是说当对方深入进攻的时候,做多能允许霍伊伦和B费留在前场等待机会,后场必须有八个人在参与防守,但往往是有包含拉什福德在内的三个球员没参与防守,而右路的球员支援防守也比较有限,这正是如果曼联与对手并没有很悬殊的实力差距时,基本会处于被动的情况。

最后借用两队前场的比对,给以上的比较来个概括。热刺失去了凯恩,却完成了蜕变。曼联签下目前实力远不如凯恩的霍伊伦,走着热刺以前的路。这正是目前曼联和热刺差距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