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气血足了,人就长寿,那我们这个气血,究竟来源于哪里呢?我们又应该怎么补呢?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气血是由我们的脾胃化生的。脾胃作为后天生化之源,可以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运化出来,滋养气血,这是第一步。同时,肾作为先天之本,也可以补养脾胃,增强我们脾胃生化气血的能力,同时还能以肾精滋养肝血,再次充养我们的气血,所以我们说,气血生于脾,源于肾。所以气血不足的朋友,一般还会伴随着肝、脾、肾的小问题,比如说肝血不足导致的眼睛昏花,脾胃不足导致的食欲下降,肾精亏虚导致的耳鸣耳聋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矷山 ,菊,它源于孙思邈《千金方》中的一张古方,距今已有好几百年了,是一个温补肾阳的名方。其采用、人参、黄精、牡蛎、枸杞子、桑椹、覆盆子、白芷、肉桂、茯苓、陈皮、甘草、等等。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还添加了、鹿鞭、玛咖等,浓缩的一种物质,“肽”以黄金比例精制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帮助我们肝脾肾同补,养好我们的气血。其实矷山,菊,用到的药材很简单,但是却是健脾养肝补肾的一个基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鹿鞭、鹿茸可以补阳,而且专补督脉之阳,督脉乃为一身之脉,而黄精、桑葚、枸杞子以及覆盆子等,可益肾助阳,补益肝肾、温阳祛湿,最后再配用陈皮、茯苓、肉桂以及甘草等来唤醒体内的阳气,把湿气给逼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茯苓可以健脾补气,还可以燥湿化湿,增强脾胃运化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脾胃虚弱导致的水湿之气。补骨脂可以补肾固肾,减少肾精的无故损耗,同时更好的滋养其他的脏腑。

好了今天的文章分享就到这里了,点个关注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