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威海市妇儿工委副主任郝芳,威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四级高级警长张韶光,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爱春,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杜山鹏,威海市妇联党组成员、市妇儿工委办主任安明静介绍《威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导则》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不断提升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儿童友好空间提质扩面增效,威海市妇儿工委牵头研究制定了《威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这是威海市在儿童友好政策创新方面的有益探索,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组织论证、充分吸收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出台总则、图书馆、医院、安全出行、社区等领域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标准指引。《导则》已经威海市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将于11月9日正式实施。

儿童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关乎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目标就是打造优越的儿童成长环境,围绕儿童日常生活学习等各类场景,塑造文明、向上、安全的外部条件。自2020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威海积累了从法规政策、空间设计到管理建设等多领域的先行经验,为此,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导则地方性标准的研究工作,探索形成涵盖儿童友好公共服务及其配套空间支撑的体系化地方性标准。

制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导则,主要把握了三个原则:关注儿童成长全周期。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针对各年龄段儿童活动需求,“量身”设计公共活动空间和服务设施,建设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城市空间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贯穿儿童生活全环节。围绕儿童出行、学习、康育、游乐、素质拓展等生活的各环节,进一步明确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适儿化改造要求,充分融入儿童友好理念,提供安全、便利、舒适、有趣、丰富的城市空间环境及配套设施。涵盖儿童服务全群体。保障特殊儿童权利是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儿童友好工作的底线任务,在考虑普通儿童常规需求的基础上,兼顾孤儿、困难儿童、残障儿童等特殊儿童社会福利、社会援助需求,促进所有儿童健康成长。

为确保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和改造走深走实,有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服务供给,聚焦总则和4个重点领域,细化制定了516条具体建设指标。

打造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总则聚焦康育空间与育儿服务、学习空间与教育服务、游憩空间与游乐服务等6大方面,指导制定31项基本要求,分类细化171项具体要求。比如,针对康育空间与育儿服务,制定5项基本要求,围绕婴幼儿照护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儿童福利设施等不同空间类型,细化制定20条具体指标,涵盖托育服务设施、母婴室、综合医院的儿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儿童福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围绕康育服务制定营养支持、健康咨询等方面具体指标15条。

打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聚焦儿童友好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供给,立足培养阅读习惯、体验阅读兴趣、引导探索知识等目标,从常规公共图书馆和自助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两个维度,围绕图书馆的布局与选址、建设要求、服务要求等6大方面,细化制定85条建设指标。比如,在建设要求上,全面细化建筑设施、服务设施、导引标识等设施要求,以及借阅设备、阅览设备、试听设备等设备要求,全方位满足儿童更便利的阅读需求。

打造便捷高效的就医环境。聚焦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友好医院的建设与服务供给,以安全、绿色、趣味、人性化为基本原则,围绕建设要求、交通出行、儿童参与、儿童服务4大方面,细化制定114条建设指标。比如,在建设要求上,重点关注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就医区域,室内活动空间、室外游乐场地等建筑设施,加强门诊候诊区、就诊通道区、母婴室等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于医院每一处,通过每个细节体现对儿童的关爱和呵护。

打造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聚焦儿童安全出行系统的友好化建设和服务供给,坚持儿童优先、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安全、连续、舒适、有趣的儿童出行系统,围绕建设内容、儿童参与、儿童服务3大方面,细化制定76条建设指标。比如,在建设内容上,以行人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以及机动车交通系统为统领,制定涉及空间规划、隔离设施、铺装建设、引导标识等细化标准,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儿童出行潜在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加强儿童出行的安全性。

打造和谐暖心的社区环境。聚焦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与服务供给,以保障儿童安全、促进儿童发展、鼓励儿童参与为目标,围绕空间建设、儿童参与、社区服务3大方面,细化制定70条建设指标。比如,在空间建设上,标准化打造儿童协商空间、幼儿游戏空间、共享空间布局,以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为主要载体,规范化设置室外儿童活动空间,同时在儿童参与方面,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涵盖儿童友好社区空间及服务支撑的体系化地方性标准。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高质量发展。将把儿童友好空间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工作纳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一盘棋”中谋划推进,从四个方面入手,强化组织保障,高标准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强化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组统筹作用,市妇儿工委将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本导则落实,妇联、文旅、卫健、公安等部门将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项目库,共同推进总则、图书馆、医院、安全出行、社区等领域标准化建设落地落实。

推进试点建设。以标准指引为统领,采取微改造、有机更新等方式,优先开展试点社区适儿化改造,完善公共空间功能布局,优化公共空间设计,满足儿童多样化需求,以点带面夯实建设基础,拓展儿童服务内容,提高儿童服务品质,逐步深化建设实效。

保障儿童参与。鼓励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加入到支持和协助儿童参与的过程中,遴选适龄儿童组成儿童参与组织,以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项目为契机,搭建儿童参与的工作平台,建立儿童需求从表达到落实的全流程、长效性机制,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与各级各类儿童参与组织对接的工作机制。

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主题宣传,深挖建设特色,拓展宣传渠道,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和改造工作进展、成果及亮点进行及时总结和宣传,向全社会全面推广儿童友好理念,加强经验交流共享,凝聚儿童友好的广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