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晴空云鹤的武汉学区系列文章第80篇,全文约4700字,可能略有点长,请耐心看完,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2023年11月1日,浙江省教育厅的官方网站上同时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优质普通高中分配生招生工作的通知》,这将意味着,从2024年开始,浙江中考改革方案将会在全省落地实施。

这两份浙江中考改革新政一出台,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家长群里一下子炸锅了,有人拍手称赞,有人心凉半截。

晴空云鹤认真研读了这两份通知文件内容,对浙江中考新政的亮点,进行了一些梳理,具体如下文所示。

浙江中考改革方案,的确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对全国其他省份而言,将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浙江中考改革的经验探索,很有可能会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一、浙江中考新政之考试范围的6大看点

1、中考一共考6门。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和体育与健康等6门科目为全省统一考试科目,高中将根据6科成绩总分来录取招生

2、中考5科由全省统一命题,总分620分。明年开始,浙江省将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这5门科目进行全省统一命题,5门的卷面总分值一共是620分。

3、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传统主科,总分仍然分别都是120分;其中英语的笔试100分(全省统一命题),听力20分(可以全省统一命题,也可以由地级市单独命题,比如采用人机对话考试替代)。

4、科学总分160分,其实是由物理、生物、化学三科组成的,其中物理60分,生物和化学合起来是100分,强调了物理的重要性。

5、社会总分100分,主要由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等组成,2024年起,都是全省统一命题,考试形式上相对灵活,在2024年-2025年过渡期内,各地可以延续现有的开卷或闭卷方式,但是到了2026年中考,就全部变成全省统一命题、统一闭卷考试。

6、体育与健康30-50分,由各个地级市自行设定考试标准和方式。

(顺便补充:9月底出台的北京市2024年中考改革新政,可以跟浙江中考新政对比看看)

1、北京中考也是考6门,即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

2、语数外三门的分别都是100分,其中外语笔60分、听力+口语40分(这个要求高一些)。

3、物理80分,其中笔试70分、实验操作10分。

4、道德与法治80分,其中笔试70分,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行为)10分,改为开卷考试。

5、体育与健康7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40分(也就是平时成绩)。

二、浙江中考新政之分配生6个关键词

1、关键词“100%”:分配生指标,只跟初中学生人数相关,与初中办学好差无关。优质高中的分配生指标,以初中的毕业生人数为依据,按比例分配到每所初中,不得与初中学校办学水平等挂钩。

2、关键词“60%”和“70%”:2024年浙江全省优质高中的分配生指标不得低于该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2025年起要求达到70%。而且,特别强调,“不得以任何名义占用分配生招生名额”。

3、关键词“3年”:分配生资格的三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一是必须要有浙江学籍(注:没有要求必须是户籍),二是必须在同一所初中在籍在读满3年,三是必须应届毕业生。

凡是中途转学的学生(意味着不能在同一所初中读满3年),都不能参与分配生招生。

4、关键词“0”:一是不得限定排名位次;二是原则上不得划定录取基准分数线;三是

不得将中考以外的任何考试或竞赛成绩与分配生录取挂钩;四是分配生不再由初中推荐,而由考生填报志愿,有效排除某些人为因素干扰。

5、关键词“95%”。原则上高中是不能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是,有的高中为了确保生源整体质量水平要划基准分数线的,分数线必须由市教育局来划定,而且要求确保分配到校的名额录取率不低于95%,即使划最低分数线,分配生占总招生计划要达到66.5%。与此同时,分配生指标到校后,只根据中考成绩,由高到低,按名次排序,分校录取,录完为止。

三、浙江中考新政的影响简析

1、科学(物理)成为主科,大势所趋。

语数外,是中考传统三大主科,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文学类,属于文科类基础学科;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判断一个人智力聪明程度的重要依据。

三大主科,两个偏文,一个偏理,明显偏颇。这样的结果就是,语言文科类优势较强的学生更容易在中考中脱颖而出,不太均衡,不太合理。这样的中考导向,对“建设科教强国”国家战略的支撑明显不利。

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的地位却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实在不应该。晴空云鹤认为,浙江省的科学总分160分,其中物理60分,是很有必要的,即使物理独立出来,总分100分,也并不为过。(北京中考改革的亮点之一,也是将物理提升为中考四大主科。)

广大网友常年呼吁,要降低英语考试地位和分值占比,甚至将英语改为副科,估计是阻力太大,最后维持现状。

2、今后高中录取,70%靠分配生,裸考上优质高中的只有20%-25%,而且竞争会更激烈。

国内高中招生(初升高)主流三种录取办法,第一种是统一招生(俗称“裸考”),就是常见的参加中考,根据分数高低录取;第二种是名额指标分配招生,各地叫法不同(比如指标到校、分配生、定向生等),具体做法也有所差异;第三种是自主招生(俗称“特招”),主要是针对特长生择优录取。

今后浙江学生初升高,将主要依靠分配生录取。举个例子,可能有助于大家更直观地理解。

比如说,一所重点高中招生计划1000人,分配生名额一共700人分到各所初中。如果该校还想特招50人(自主招生),那就意味着,想上这所重点高中的其他所有考生(包括本区的、外区的初中),都只能通过裸考,竞争这剩余的250个录取名额。报考的裸考学生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3、“校内竞争”替代“校际竞争”,菜中牛娃最受益,“名初普娃最悲催,初中学校整体格局将面临大洗牌。

今后,浙江各地优质高中的分配生指标,只能依据所属片区的初中毕业班学生人数的多少来给指标名额,而不能跟学校的办学水平、生源质量挂钩。

打个比方,两所初中,一个是名初,一个是菜中,毕业班学生人数都是200人。以往某重点高中给的分配生名额,名初有50个,菜中(此为俗称,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有5个,相差10倍。

但是,按照中考改革新政,今后名初和菜中的分配生名额就都一样了,都是50个。

而且各初中的分配生都是校内竞争,根据中考成绩排名,排到50名为止。

很可能两所初中的第50名成绩相差100多分,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同时都可以上这所重点高中。

因为,分配生只在校内的同学之间进行对比,不用管其他学校的学生考多少分。而没有分配生指标的裸考考生才会参与校际竞争甚至是区际竞争。

家长们一看,我的小孩在名初排名100名,在名初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只能上个普通高中。同样的成绩,在菜中就可以进入前50名了,妥妥的直接可以上重点高中了。

与此同时,原来对口菜中的小孩家长,感觉自己的小孩去名初,大概率就只能处于中等水平,上名高无望。但是,在菜中,咱娃可是中上水平,大概率可以通过分配生直上名高。

如果你是小孩家长,你说会让小孩选择哪所初中呢?

长期以往,初中学校原来两极分化的格局,逐渐会得到扭转,将会重新洗牌。

4、高中也将失去最低分数线的护身符,重点高中之间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

以前,重点高中还可以通过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来保证自己的生源质量,巩固自己的地位。最低录取分数线,相当于这些重点高中的通行证、护身符或保护伞。

今后,重点高中原则上不允许自己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如果确实需要划线,也需要市教育局来统筹。而且即使划了统一的基准录取分数线,也要保证分配生录取高于95%。

比如说,一所重点高中招生计划1000人,分配生名额一共700人分到各所初中,但是不同初中的办学水平差距明显,结果不同初中的分配生最低分的差异可能有几十上百分。

该重点高中想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市教育局统筹后,最多只能提高分数线,刷掉35人,确保665人都是分配生录取。

这样将会有一部分名初的考生,为了保证上好一点的高中而主动或被动滑档,对第二批次高中、第三批次高中来说,却是一个提升学校生源质量的机会。

部分学生阶段性受损,部分高中持续性受益。

长期来看,第一批次高中和第二批次高中的办学水平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

四、浙江中考新政,武汉会跟进吗?对武汉家长有什么启示?

可能很多武汉的家长们会觉得,浙江中考改革,跟武汉有什么关系呢?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目标。

从这几年房地产、教育培训等多个行业的整顿规范,我们不难看出有一个隐藏背后的深层逻辑,凡是不利于生孩子、不利于共同富裕的行业,都在打击和规范整顿范围之列。

2021年,党中央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2021年,上海市中考改革方案确定,指标到区、指标到校全面落地。

2021年,浙江省选定金华市作为“双减”试点改革城市。金华市的中考改革算是偏激进一些的,要求“2023年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比例达到75%以上,2025年预计要达到85%以上”。

与此同时,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地也在探索中考改革方案。

经过三年的试点探索,浙江省中考改革方案确定在2024年全省落地推广,意味着改革方案基本成熟。

浙江省,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我国的诸多领域改革,都将在浙江等地先行先试,然后全国推广。

“两江两湖(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是全国的高考强省、教育大省。浙江的改革经验,在武汉市推广的概率自然也很大。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简称“房住不炒”),当时房价快速飞涨,很多人不以为然。当时晴空云鹤持续两年动态观察诸多调控政策的变化,也感觉似乎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今天再回头看,我们还会觉得“房住不炒”只是光打雷不下雨吗?难道不是电闪雷鸣、疾风骤雨、摧枯拉朽、地动山摇吗!

同理,在教育改革领域,也是如此!我们不应低估武汉市或湖北省的教育主管部门的政治觉悟和决心。

今年8月,当前正是网传武汉市有可能会在2024年中考采取指标到校的改革。当时晴空云鹤看了一位博主对此所作的分析,但是,该博主对分配生(指标到校)招录方式的分析,晴空云鹤感觉对方解读有点不太对,因为他还停留在过去的“分配生”惯性思维中,而没有跳出本地区域的局限、站在全国的视角来看改革的方向。

因此,8月30日,晴空云鹤写了一篇《武汉学区系列71:如果武汉明年指标到校全覆盖,家长还能淡定吗?》,该文已经对指标到校(注:跟“分配生”是不同的叫法,本质都是“名额指标分配招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前些天有一位读者还私信跟我交流,说我的分配生(指标到校)招录方式相关分析好像不太对,我没有回复信息。

今天,我写浙江中考改革新政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种回应吧。正好浙江中考新政文件内容都写得很明确了。

五、浙江中考新政,对武汉家长有什么启示?

最后,晴空云鹤提出几点建议:

1、不要随意择校,瞎折腾可能一场空。

前两天,还有一位读者跟我咨询择校的事情,我不太建议他择校,因为分配生今后会越来越重要。

以后中考想上重点高中,7成以上要靠分配生指标。

主动轻易放弃分配生资格,将来很可能欲哭无泪。

2、不要过度追求名校

顶级名校、超大规模热门名校,有所降温是大概率的。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学区规划和选择。

3、“选区定终身”

尽量选教育整体相对高、相对均衡一些、高中学校多一些的城区。同等情况下,优先选主城区。

因分配生指标绝大多数都是分配给本区内的初中尤其是公办初中,中考时想跨区裸考上重点高中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4、选小学,更要选初中。

对于普通家庭,尤其是小孩并非学霸类型的,优先选择有一定人数和班级规模、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中上水平)的公办学校,大概率是能给小孩在今后中考提供更多的保障。

以上是晴空云鹤的个人分析和建议,仅供参考。

武汉市的中考和分配生政策将会如何变化,最终以武汉市教育局出台的政策为准,届时晴空云鹤再结合政策具体内容另作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