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鸣

相隔四年重游北京。金秋十月,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气温在7-26度之间,早晚清凉,中午一件短袖衫,与在香港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有一次在酒楼晚饭后众人站在门外等车,我穿一件薄薄的外套,冷得打颤,车一到就一个箭步上车,这是九天京城之旅唯一的冷。老舍说北京的秋天是人间天堂,笔者过往多次在秋天来京,但都因工作而来,每次来去匆匆,未及欣赏首都秋天的美。这次随团上京虽属工作交流,毕竟自己可以做一些弹性安排,心境和秋天一样清爽。我们入住的酒店位于城南,城南故事多,听说附近有不少老北京的历史建筑,便利用空余时间出去溜达。

纪晓岚故居在珠市口西大街,靠近虎坊桥地铁站,离我们住的前门建国饭店不远。抵京后第一个上午是自由活动,我在酒店吃过早餐后便大步流星直奔这位“大清第一才子”的故居。这是一座不起眼的四合院,门外挂了两个大红灯笼,两扇木门的红漆有些许剥落,在这位《四库全书》总纂修去世二百年后,他的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堂是介绍纪晓岚一生的图片展,庭院后面是阅微草堂旧址,两百多年前,纪晓岚就在这里主编历史巨著《四库全书》,晚年《阅微草堂笔记》大部分也在这里写作,现在故居已恢复《四库全书》编辑部的原貌,门口有纪晓岚手书对联“岁月舒长景,光华浩荡春”。也许我来得比较早,游客并不多,可以慢慢欣赏,细细品味。

这位“铁齿铜牙”的大才子,任翰林院编修时祸从口出,被发配新疆乌鲁木齐,发现这化外之地“绿野青畴,弦歌相闻”,竟然乐不思蜀。两年后“恩命赐还”,四十八岁的他犹豫是否学陶渊明唱“归去来兮”,时值土尔扈特部从沙俄东归,纪晓岚献《御试土尔扈特部归顺诗》获乾隆赞赏,不仅官复原职,并且时来运转,在五十岁天命之年,以七品芝麻官获乾隆皇帝钦点为《四库全书》总纂修,从此平步青云,屡获破格擢升,由从五品、从四品、正三品,直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进入权力中枢。

历时十四年编纂的《四库全书》大功初成,纪晓岚“调补兵部右侍郎,仍直阁事”,开调任仍兼原职之先例,八十二岁去世前加授太子少保衔,乾隆对纪晓岚才华品德的欣赏,可谓无以复加。曾经风靡全国、由张国立主演的内地电视剧集《铁齿铜牙纪晓岚》,本港电视台亦有播放,剧情其中一个最引人入胜之处是纪晓岚经常与和珅作对较量。剧情有真有假,但一代才子纪晓岚和一代贪官和珅同样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这是历史的真实。没有纪晓岚,照样会有《四库全书》,但没有乾隆,便没有纪晓岚。所以,鲁迅称纪晓岚为“前清的世故老人”。

故居最后一进是“纪晓岚书房”,最显眼处摆放的是线装《四库全书》,还有各式纪晓岚书法的高仿制品,也卖各式各样的图书,包括当代国家领袖的著作,我买了一本《纪晓岚传奇》,盖上“纪府藏书”和“阅微草堂”两个印章,作为留念。拜谒偶像,怀古思今,一个多小时地参观,完成一个多年的心愿。

回到香港,在书房翻箱倒柜,找到那本1981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阅微草堂笔记〉故事选》,这是1982年初我在广州东山书店购买的小册子,售价三毛五分。当年修读明清文学课,《阅微草堂笔记》是作为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但原著二十四卷太难读,读这本小册子可应付考试。逾四十年经历多次搬家数十次藏书清理减负,这本小册子仍然舍不得丢弃。《故事选》编者在“前言”介绍出版这本小册子的初心:“粉碎林彪、‘四人帮’封建法西斯的文化专制主义之后,广大读者迫切要求丰富文化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向四个现代化进军,更使人们认识了在我国肃清封建主义思想余毒的现实意义,要求从各方面加强对我们民族社会历史传统面貌的认识。选编者为顺应这一要求,做了这个尝试:就清代著名笔记小记《阅微草堂笔记》,择优选辑成一个故事集。”游北京纪晓岚故居归来,重读以上文字,感慨万千。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