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评丨重金请外援打比赛?群众体育赛事,莫把群众挤成配角

“单位体育运动普及度、重视度并不高,但领导热衷于花钱请外援,单位之间打比赛变成了拼外援。”据半月谈报道,当下有少数群众体育赛事存在跑偏怪象,如花大价钱请外援冒名顶替,或让体坛高手挂名领薪水但实际工作就是为单位打比赛、争名次。

群众性体育赛事,顾名思义,参加比赛的队员应该是群众。所以,很多群众性体育赛事都有不允许请外援的规定。但一些企业大搞暗度陈仓,通过定时、临时缴纳社保,维持与“野球高手”的劳动关系,一到比赛,这些高手就成了单位平时见不到的正式员工。据报道,一家规模较大、效益一般的国企,被查出下属单位3年来竟花了1000多万元用于参与或组织球赛。这些外援一般出场费在每场3000元到5000元,吃住标准比本单位员工更高。

企业为何愿意一掷千金,参加含金量不高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企业争面子。一场普普通通的球赛,被企业赋予了除运动以外的多重内涵。赢了比赛能展现“高人一等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上场的球员水平越高越能展现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外援请的越多企业实力越强……一旦比赛输赢和企业形象特别是领导政绩挂钩,各家自然慷慨解囊,堂而皇之地请职业半职业球员参赛,乃至“变着花样”突破限制使用外援。“外援打一场比赛的酬金比厂里职工一个月工资都高”“请外援,尤其是专业运动员,就失去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意义,更像金钱交易”,员工的吐槽表明,请外援参赛,既损害员工公平待遇,也损害运动公平。

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群众应当是赛场主角。企业请外援参加比赛,专业运动员忙得不亦乐乎,全民健身岂非成了专业运动员健身?参加比赛本该是培养员工集体荣誉感的绝佳时期,但员工连运动场都上不去,大有“与我无关”的感受,公司又何来高超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忙于请外援的企业本质上就是不务正业,群众性比赛无论是赢了还是输了,都很难带来实际收益,而请外援花费不小,企业内卷赛钱,怎么算怎么不划算。在某项热门群众性体育赛事直播间的评论区里,包括球员在内的许多网民表达了对赛事“铜臭味”重、“功利心”强的不满。

群众性体育赛事,重在参与,不能演变为重金参与。企业要有正确的胜负观,更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若想争取赛事锦标或好名次,要基于日常性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平时不下功夫,光靠比赛请外援,胜之不武怎好扬扬得意?近年来,从“村超”到各类业余比赛热度不减,足可见群众性体育赛事热度攀升,这也提醒主管部门应制定更严格的赛事规程,一旦出现斥重金、请外援、养球手等乱象,要及时采取禁赛、处罚等措施,不能任由企业把比赛当作比钱。

“在场上,外援是绝对主角,我们干点苦力活。‘喂球’‘保护’没有做到位,还要被外援、领队甚至领导指责、嘲讽。”群众性体育赛事群众不是主角,体育精神何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