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举行2023年全市“加强特殊群体救助”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今年全市各级残联以落实“加强特殊群体救助”民生实事项目为残疾人工作总抓手,聚焦残疾人重大民生问题,努力创新服务模式,扎实推动工作进展。

据了解,我市连续三年将“特殊群体救助工程”列入市级民生实事,对全市有康复需求且在定点机构内接受康复训练的0至17岁残疾儿童给予康复训练补助和送训补贴,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水平;扶持40余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发展,为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文化体育、志愿服务、交流互助等一体化规范服务。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水平实现新提升

我市制定印发了《东营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建设实施方案》,各定点康复机构按照“十项提升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和工作措施;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定点康复机构“飞行检查”和“动态管理”制度,重点检查定点机构有无违规、造假等行为,现场列出问题清单,出具《“飞行检查”整改通知书》25份,要求限期整改等;加强康复专业人才建设,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共开展了七期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能人员培训班,258名康复技能人员参加培训等;严格落实《东营市实施<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细则》文件要求,对年康复训练时长达到170天的残疾儿童给予1.5万元训练补助和0.3万元送训补贴。截至目前,全市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救助残疾儿童1165名,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率达到100%。

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现“如康家园”乡镇(街道)全覆盖,成功探索了“就业+”企业引领、“党建+”社区服务、“医疗+”医院融合、“康复+”机构升级、“养老+”康养结合五类建设模式,2023年全市新建成6处“如康家园”,建设总规模达40余处,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库,考察引进了21个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安全可靠、易于操作的辅助性就业项目,编制了《东营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库入库项目汇编》,为230余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服务;探索开展星级评定工作,在河口区、利津县组织开展了“如康家园”星级评定试点工作,根据“如康家园”星级评定和服务开展情况,进一步强化资金统筹,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东营市“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扶持管理办法》,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210万元用于扶持“如康家园”发展,为其提供了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和社区康复服务。

持续推动特殊群体救助工作

我市将持续推动特殊群体救助工作,聚焦残疾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问题,健全制度机制,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强化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全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建设实施方案》中“十个提升”的标准要求,突出特色、查漏补缺,积极争创“省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技能比赛,努力在全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

探索完善“如康家园”长效运营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不断完善对机构的“输血”机制。同时,积极开展市场化运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帮扶,提高“如康家园”自我运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能力,增强机构自身“造血”功能。

不断充实完善“如康家园”服务内容。指导“如康家园”运营机构根据残疾人需求和场地、配套设施等条件,采取“3+N”的方式,在开展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3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残疾人需求提供技能培训、文化体育、志愿助残等不同类型的服务,不断拓展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人员素质,满足残疾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残疾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