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全国首条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开通国内国际班轮航线34条,中韩客货班轮运力居全国首位……放眼山东省威海市,一张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正缓缓织就,一张张闪光的交通名片,标注着威海交通发展的强劲动脉。

近年来,威海市大力实施市域一体、国内通达、联通海外“三大交通圈”发展战略,全面创树“精致交通·开路先锋”行业品牌,倾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

21项重点交通项目扎实推进

空中俯瞰,一条条宽广畅通的道路连接发展与民生,成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的“钢筋铁骨”。

金秋时节,荣乌高速公路烟威改扩建项目有了新进展——威海段路层铺筑工程已完成基层铺筑,面层铺筑有条不紊进行。而在威海,这里并不是唯一的焦点。

今年,威海扎实推进总投资约561亿元的21项重点交通项目,涵盖高铁、高速公路、港口、机场、枢纽等领域。公路方面,荣乌高速公路烟威改扩建、乳山口大桥“两高一桥”等项目加快建设;水运方面,山东港口威海港威海湾港区新港作业区一突堤19号泊位、乳山口港区5号6号泊位建设有序推进;铁路、民航方面,莱荣高铁、威海新机场等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到2025年,威海市铁路运营里程预计达到28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铁;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72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6公里……一组组数据、一条条通途,将为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国际多式联运畅通四向物流通道

交通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不可缺少的“发展经脉”。

2015年,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被写入中韩自贸协定。以此为契机,威海利用自身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提出“四港联动”,即威海海港、空港与仁川海港、空港联动发展的创新举措。

空中方面,威海先后开通至韩国仁川、清州等地的客运航线。海上方面,开通至韩国海上航线9条。铁路方面,先后开通至德国杜伊斯堡、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俄罗斯莫斯科的中欧、中亚、中俄铁路班列……便捷的物流通道,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威海市外贸进出口值达2095.6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320亿元。

立足当下,威海将依托国际多式联运中心,继续推进“四港联动”,让东西南北四向物流大通道畅通全球。向东,尽快开展中韩整车运输试运行,增开至日韩的海空航线;向西,保持威海至欧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开通至中西部地区铁路集装箱班列;向南,开辟新的远洋运输和集装箱航线,发展壮大威海至东南亚海铁联运快速通道;向北,开行至俄罗斯及东北地区的集装箱班列和航线。

按照预期,到2025年,威海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5000万吨,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00万人次,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农村物流服务覆盖率100%。

“交通+”文旅打造新IP

今年国庆假期,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再次成为高频词汇。这条串起了全域旅游资源的公路,既是威海探索“交通+”新业态的创新实践,也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建设输入了更多“新鲜血液”。

“我们在优先实施228国道滨海旅游公路山东省示范路建设的基础上,以丹东线为轴,对631公里环海公路进行优化提升,并贯通370公里西部环山旅游公路,全面连接起1001公里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威海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串起了全市八大片区、32个镇街,覆盖90%以上旅游资源,做到沿线100余处综合服务区、休闲驿站、房车营地、田园综合体等与乡村振兴众多样板片区、产业基地紧密结合,成为山东文旅的新IP,打开了“交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威海还打造了联动欧亚的国际海上“高速路”,建设海陆空多式联运枢纽试点,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等6项试点任务成功入选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任务名单。到2025年,威海将构筑起1小时城市生活圈、胶东半岛1.5小时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3小时联动发展圈、东北亚产业快速集聚圈,为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提供更坚实的威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