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路南社区联合路南日间照料中心,在路南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成立了“红心暖冬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名字是我们路南社区党委书记王蕾起的。她说这名字里的‘红心’代表着一颗赤诚的心,暖冬就是温暖寒冬,总得来说就是用一颗赤诚的心温暖寒冬腊月,让每个人的心都暖暖的。”红心暖冬社的召集人薛雯雯介绍道。

家住在春馨园的薛雯雯今年已经72岁了。她从2019年路南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成立后就在这里编织。她经常将自己手工编织成的围巾、帽子等物品,送给辖区需要帮助的居民。据了解,薛雯雯家在苏州以前也算是一个大户人家。她的太祖母、祖母和母亲随着代代相传,都会编织。从小耳濡目染的她,10岁时就看着学会了这项技能并且成为了她人生的一大爱好。

起初,薛雯雯每日都会到日间照料中心织毛衣,时间久了也在这里结识到了不少喜爱织毛衣的其他老人,形成了一个和谐愉快的编织兴趣小组。到目前为止共有6位喜欢编织的阿姨在每天下午都会聚在路南日间照料中心,她们每天都在日间照料中心一边聊天一边编织,久而久之,织毛衣也就成了她们打发时间的娱乐项目。

从最一开始薛雯雯一个人通过社区和日间照料中心,尽自己所能帮助辖区内需要帮助的人群,到现在正式成立“红心暖冬社”总共有3年了。随着时间推移,天气转凉。薛雯雯凭着一腔热血,带动了其他几位社团成员,发挥大家的平日爱好特长,尽社团的微薄之力,打算为辖区的需要帮助的人送上一条暖心的手工编织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邻里之间的关心和冬日里的温暖。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编织越来越方便、款式花样也越来越多,许多人为了图个方便快捷而放弃了手工编织,但薛雯雯一直没有放弃这项爱好和技能。“穿着过冬毛衣要自己做的才最舒服、最贴心。”她说道。她不仅为辖区的需要帮助的人群编织,就连自己家人的毛衣都出自薛雯雯之手。她表示,自己的弟弟妹妹也从小都会编织,而且自己丈夫和孩子的毛衣,就连家里的靠枕都是自己织的。“商场里的毛衣虽然好看华丽,但是自己织毛衣可以编织出自己最理想、最喜欢、最合适的样子。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款式都可以靠自己动手编织,这个过程是非常快乐的。”薛雯雯说道。她认为编织不仅可以给身边人带来温暖,还可以编织过程中想象对方穿上的样子,从而给自己带来幸福感。

除了编织毛衣,薛雯雯最爱和最擅长的还有刺绣。绣成完成的作品都送了人,裱起来挂在家中,剩下的都是自己珍藏起来。记者在采访薛雯雯时,薛雯雯还提出了一个愿望,她经常在手机和电视里看见山区孩子们成长环境的艰难,她想到家里有些平日里自己已经织成的闲置的毛衣,希望可以捐赠给山区贫困的孩子们,让穷苦的孩子们也可以温温暖暖的长大。“织毛衣本来就是我的一项爱好和技能,这样能让我的爱好和技能可以发挥所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温暖需要温暖的人。”薛雯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