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40的人了,也就买个老破小。”

“家里这里乱,搞卫生要疯吧。”

“顶楼漏雨,没有电梯老了怎么办?”

“靠啃父母买的房,有啥可炫耀的。”

“有这钱回老家买个大平层不香吗?”

辞职做家居博主,分享装修经验和生活故事后,五月听到的诋毁,不少。

他不是没有过焦虑和自我否定的时候,但也总能及时自我调整,最后得出结论:房子是自己住的,生活是过给自己看的,只有嘴,长在别人身上。

如今,你再去看他的社交账号,会发现,他变松弛了。

五月买的确实是顶层老破小。

老房子面临的所有问题,他都知道。但以他当时的能力,这是他在北京唯一可以够得着上车的房子。

他不想再租房,再经历反复的搬家,哪怕这个房子再不完美,它也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稳定的居所。况且,老破小逆袭,又不是没可能。

并且老破小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很齐全,不仅交通出行便捷,烟火气也十分浓重。最重要的是,它盛满了五月对未来的所有期待与向往。

所以在交房后,五月就开始琢磨要怎么改造这套小三居。

不过由于老房子的格局和承重墙等原因,能改动的区域十分有限。考虑到父母一年都不会来北京住半个月,于是他大胆舍弃了一间卧室,让公区更宽敞,使得改造拥有更多可能性。

如今,这套不到70m²的老破小,已经成了五月的梦中情屋。

房子进门就是一个小玄关。

地砖区别于厨房和客厅,单独铺贴了小花砖,既能划分区域,也让归家拥有了独特、轻快的体验。

入户左侧是一组通顶鞋柜,对面是一处随手置物区域,旁边设置了一面全身镜,虽然整体空间不大,但可谓功能与颜值兼具。

从玄关看向客餐厅

沿着玄关往里走,是一体化开放式的客餐厅

由于房子南北通透的格局,使得视觉上开阔明亮,更显宽敞。

从玄关看向客餐厅

餐厅不仅是用餐的区域,还兼具了收纳、置物功能。

整面墙都定制了储物柜,中间还见缝插针地内嵌下了一台冰箱,一眼望去,毫无违和感,颜值也很高。

用餐区域仅以一组实木餐桌椅+餐边柜构成,颜色互相呼应,自成一体。

实木的温润搭配绿色的背景墙,加以射灯以及各种装饰物的点缀,让餐厅有种说不出的独特韵味。

平日里,不管是在这享受美食还是小酌,都足够诗情画意。

客厅与阳台打通后,窗外的自然光也能充分照进室内,使得原本不算宽敞的空间更显通透敞亮。(前段时间,他又把沙发和电视对调了一下)

从餐厅看向客厅

休闲区以橘色皮沙发、透明小圆几、米色地毯构成,搭配绿植,以及各种五颜六色的单品点缀后,视觉上给人以冲击感,却又不显突兀,反而令人耳目一新。

沙发背后还塞进了一个15厘米的置物架,刚好能随手置物。

靠近窗户一侧还放了个可折叠的黑色沙发,1.2米的宽度,打开就能秒变一张床。

沙发和电视换了位置后,电视背景墙一侧,延续了餐厅的绿意。

此外,空调、电视统统上墙,既能节约空间,也方便打理。

阳台纳入客厅后,并没有做成常规的洗烘、晾晒区域,而是成为了五月的“后花园”和1㎡书房。

犀牛角、狼尾蕨、黑金刚、虎皮兰、小斑马、七叶莲、网纹草……各种各样的绿植,整齐有序的排列摆放在此,成了整个空间里最独特,又最动人的软装。

在这里码字看书,是一件愉悦又治愈的事儿。

这样一套说不出具体风格的房子,刚刚好满足了五月的所有喜好与审美。

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藏着很多的小心思。满满当当杂货铺一样的家,装满了他对生活和家全部的热爱。

于他而言:

“家不在大,也不在新。用心投入过的家,充满热爱和整洁的家,都称得上是梦中情屋。”

当然,展示人前的都是美好,买房背后的焦虑和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出生在西北某个小村庄的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小镇青年」。他父亲的主业是个测绘员,常年奔波在外。母亲则是一名民办教师,可教了40年的书,直到最后也没能转正。

为了让儿子能走出老家,以后能在定居的城市有个安身立命之处,老两口除了勤勤恳恳工作之外,也没少努力。

他们发展副业,耕田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而这一切,也都被五月看在眼里:

“我妈开过幼儿园,一个人最多带40个小孩。我爸做过生意,去青海运过菜籽。为了赚钱,父母跟风在地里种过百合,赔过钱。”

“但就是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在我爸妈的折腾下,我家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盖起砖瓦房的万元户。”

父母的勤俭努力,后来也一直影响着五月。

他毕业后,从一千元的基本工资,到互联网大厂的月入上万,期间就没怎么改变过消费习惯——

存钱、省钱。

不抽烟,不海吃海喝,很少旅游,很少吃零食,很少买衣服,房子能合租就合租,一个人从不打车……以至于刚到北京的那会儿,五月常常被人调侃为“屌丝”。

可他心里很清楚,为了买房,为了与父母一起努力,不得不把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了用。

终于,在四年前的双十一,凑够200万首付的五月,终于“上车”了,北漂6年后,他在北京也有了一处属于自己的避风港。

首付200万,贷款170万,掏空两代人的口袋,五月在北京买下了一套房龄30年、面积69.5m²、位于顶楼的小三居

所以,当大家指责他“啃老”时,他不认。父母帮衬了他,但他自己也没有摆烂躺平。

这是两代人的努力。是1+1>2带来的圆满。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么费劲,背负这么多贷款,何必要买房呢?

但对于五月而言,买房是那个当下不得不做的选择。

30岁那年,五月无法再忍受自己的「处处妥协」——

为了节省房租,和室友合租,忍受对方每次如厕后的一片狼藉,以及排队等卫生间的每一个内急瞬间;

为了保住工作,对领导强颜欢笑,忍受对方无止境的PUA,以及接受不喜欢的人和事。

在那一瞬间,五月突然意识到:

“明明就是内卷和内耗,却不断给自己洗脑这是在奋斗。那种挫败感让我从心底感到厌恶。”

“越厌恶,就越渴望安定,越想要有个属于自己,能藏起来治愈的窝。”

人被负面情绪裹挟时,是需要一个出口的。而买房,就成了那时最能让他安心的一件事。

当然,买完房,焦虑的情绪还是会时不时出现。

比如买完房的第3年,公司裁员,他从月薪5位数变成收入为0 ,工作不好找,还要还8K的房贷;

比如入住4年后,家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满满当当无从整理;

也比如他想找几个朋友,打开通讯录却发现合适的人没几个,失去社交。

但是,活得具体一点,可以跨越焦虑。

没有工作的日子,五月做起了家居博主,靠码字维持日常生活。消费降级,关掉信用卡、花呗,每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2000以内。放低欲望,日子也能过得踏实而安定。

家里的东西很多,又舍不得丢,就换一种方式断舍离,把自己用不上的东西送给有缘人,也算是延续了物品的价值。

没有社交,就宅在家里干一些零碎的活儿,打扫卫生,规整生活,看看电影,获得一些力量和安慰。

当一个人活得具体,倒不一定能过上理想的生活,但一定能成为理想的自己。

说到底,日子还是过给自己看的,没有贵人的时候,就把自己当作自己的贵人。

本文素材由@小红书五月的家提供

视频

顶级运动员退役后,倾尽所有,把100多名困境儿童,从大山带到北京,立志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