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关于“假靳东”诈骗事件的报道引起了我对社交网络安全的深刻思考。

演员靳东在微博上的回应激起了对网络平台管理的关切,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中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处境。在观看这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后,我产生了一些观点和思考,特此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靳东11月8号微博上的表态让我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利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虽然我们在上班或者出行以及信息的获取十分方便了,然而网络平台也给我们带便利方便的同时,不好的一面也同时露了出来,各种诈骗,各种谣言,不是听风就是听雨,让人心都浮躁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还要从2019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接到报案,一名中年男子称其母张阿姨涉嫌遭受网络诈骗。然而,张阿姨态度消极,不愿提供身份信息,使得警方初次无法深入调查。

三天后,张阿姨的儿子再次报案,透露母亲被骗20余万元。调查发现,张阿姨是靳东的狂热粉丝,通过短视频平台加入“靳东明星”粉丝群。犯罪分子通过假冒靳东身份,成功引诱张阿姨为其支付大量费用,涉案金额巨大。

期间骗子为了得到张阿姨的信任,每句话都带上了特别浮夸、油腻的爱称,让张阿姨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名受害人是因为在某音上常常刷靳东的短视频和照片,被一个陌生人搭讪,然后让其添加联系方式,然后添加成功以后,便告知受害者,自己就是靳东本人,还发给受害人一张身份证照片,于是受害人信以为真,陆陆续续被骗走好几万作为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此事的靳东以及工作室第一时间指出涉事账号是假冒的,同时通过法律途径追责,并与相关平台进行合作,封禁涉及“假靳东”的账号。

年轻女性利用自身性别优势诈骗中老年女性

据犯罪团伙的头目王某被捕获之后交代,曾在类似业务公司工作,决定自行实施网络诈骗。她与同事高某等人组成团伙,以一家名为“电商企业”的空壳公司为掩护,从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实施了一系列诈骗行动。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犯罪团伙的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由九名年轻女孩组成。

同为女性,她们对于女性的弱点极为了解,完全拿捏了这些中老年女性的喜好和爱好,不仅在视频平台投放一些,针对中老年人喜爱的花草背景动态图,更是把靳东的声音以及情感话题、信息地址等一并复制黏贴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科书般的套路!

  1. 培训阶段: 王某和高某负责培训业务员,教授她们与中老年女性的交流套路,利用自身性别的天然优势,对于搞定中老年妇女,不在话下。

  2. 养号阶段: 团伙通过搜索“靳东”在平台上找到关联用户,添加她们的联系方式并,发给她们关于“靳东”的公开个人信息,成功吸引中老年女性加入粉丝团。

  3. 养“鱼”阶段: 利用中老年女性视频浏览的喜好,在短视频平台投放“靳东”的视频,并制造虚假留言,形成“假靳东”页面。这种手法让许多对网络不熟悉的老年人深信不疑。

  4. 杀“鱼”阶段: 通过温情的聊天过程,团伙逐渐引导中老年女性转入正题,以“谈恋爱”或“投资”的名义诱导她们转

总之这些年轻的女孩无疑是利用了自身天然的优势,以及中老年女性情感的空虚作为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些点滴的聊天记录就可以看得出来,中老年人对于情感上的需求比较强,不然也不会被“靳东”的甜言蜜语所蒙蔽。

这一情感危机也让我思考,网络平台是否应该考虑中老年女性情感方面的需求?进行改善平台的管理机制来降低中老年人受骗的概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经过深入侦查,团伙共计诈骗30余万元,用于购物消费、发放工资等。检察官于2023年10月27日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八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从2022年9月,直到现在的2023年10月27日,直到检察官对这起诈骗案件提起公诉,一切尘埃落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情感危机也让我思考,社交网络平台是否应该更注重用户的特殊需求,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安全感和情感需求。是否应该通过加强用户教育,提升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以及改善平台的管理机制来降低中老年人受骗的概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心理专家的分析让我对老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心理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提到老年人在网络信息中的信任感缺失,以及宁愿被骗也不错过的心理,增加了他们受骗的风险。

这也引起了我对社会对老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关注。是否应该增设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社交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这一系列事件的观后感让我对社交网络的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期待。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一种更安全、更可信赖的网络环境。在网络上平台应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真实性的验证,以对抗虚假的诈骗行为。以提高用户的安全感。

同时,社会也应该更加关注中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通过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关爱,提高他们在网络时代的适应能力,减少他们成为网络陷阱的易受害者。这不仅是网络平台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

通过这一系列事件的观察,我对于社交网络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网络平台的混乱管理、中老年人的网络安全隐患、平台的迅速回应以及心理专家的深入分析,都让我对社交网络的未来提出更多的思考。我们期望未来的网络空间更加安全、更加透明,以确保用户在这个数字时代能够更好地享受便捷的同时,远离各种社交陷阱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