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放之历史长河中,不过白驹过隙,而于一座城市来说,却足够翻天覆地、沧海桑田。三十年,乳山肩负着人民的期待和信任,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奋勇向前,坚定不移走好发展的每一步,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等领域全面开花,绘就出了一幅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画卷。
把优质学校建在人民“心坎上”
“以前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是我们一大烦心事,路远不说,可能还上不了公立学校。现在好了,在家附近就能上公立幼儿园。”市民张女士开心地说。谈起学前教育,拥有二娃的张女士可谓是近几年乳山市学前教育环境大变样的见证者。
“以前城区公立幼儿园只有2所,现在有8所,并且在城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皆有一所公立幼儿园,极大满足了我们的入园需求。”除了幼儿园数量有所增加,在办园质量方面,张女士更是竖起了大拇指,“我家小女儿现在就读于松山路幼儿园,每天回家都与我分享在幼儿园发生的趣事。在夸幼儿园有多好的同时,甚至还希望家里也要变成像幼儿园一样。”
广阔的操场、五彩缤纷的游乐设施、干净整洁的教室……正在“休假”中的松山路幼儿园显得格外安静,虽没有想像中孩童们嬉戏打闹的笑声,但规范化、标准化的办园环境依旧让人眼前一亮。
2017年向市民开放的金碃岭体育公园(资料片)
松山路幼儿园主体呈环形结构,走进楼内,图画室、面工坊、科学发现室等教室皆被清晰地标注着。“我们的设施设备均按照省级标准化进行配备,不仅有功能室,还有游戏区、沙水池、饲养区等户外活动场地,能够从多方面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松山路幼儿园园长陈晓丽介绍道。
据了解,松山路幼儿园2018年开始建设,2019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共开设12个班级,现在园幼儿320余人。同年开始动工建设的还有光明街幼儿园、海峰街幼儿园等4所公立幼儿园,共投资2.1亿余元。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建市以来,乳山市加快实施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2007年,全市幼儿园合并为38所,2017年以来,先后建成光明街小学、松山路幼儿园、光明街幼儿园、海峰街幼儿园和西环路幼儿园等公办学校(园)。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45所,在园幼儿7038人。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建市30年来,乳山市累计投资30多亿元,实施了校舍危房改造、农村校舍改造、食暖工程、学生班车、校安工程、解决大班额、操场塑胶化等校建校改工程,更新完善教学仪器、图书、微机、保教设备等。截至2022年年底,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达标率、“校校通”“班班通”达到100%,塑胶运动场地、远程录播教室、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实现全覆盖。
村民在暖心食堂就餐(资料片)
把优质医疗送到百姓“家门口”
不久前,乳山市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心梗伴随脑出血的患者。患者病情复杂,乳山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了多学科联合会诊,为患者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预后。
走进乳山市人民医院今年新成立的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几块大屏幕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不仅可以多学科联合会诊,也可以和外地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乳山市民不用东奔西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变化远不止此。今年,乳山市人民医院还实现了胃管护理、尿管护理、血糖监测等6个服务项目的网上预约。“患者手机下单,护士在线接单,就能上门提供延伸服务,极大方便了患者。”该负责人表示。
最令乳山市民期待的是,乳山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即将启用。届时,更舒适的就医环境、更先进的医疗设备、更人性化的看病流程,将给乳山市民带来不一样的医疗体验。
这一系列“上新”举措,正是建市三十年来,乳山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结出的丰硕成果。
三十年来,乳山市坚持“三医联动”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政策,探索医共体发展新模式。2019年,乳山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和“山东省县域中医院医共体建设试点”,成立了以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牵头的两个县域医共体,影像、检验、中药配送、消毒供应等中心实现医共体统一管理。
基层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03年,乳山全面推行镇村卫生工作一体化管理工作,所有农村卫生室实行村办镇管的模式;2009年,乳山在威海市率先建立起覆盖21处市、镇定点医院和288处农村卫生室的新农合三级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新农合网上审核、监控、报销、支付和结算;2021年,乳山创建“省级‘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16处医疗机构均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基本公卫12类服务惠及全市居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41.84万人,建档率90.19%。
如今的乳山,已初步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没想到还有一个群体叫红色乳娘,她们的故事真的太感人了。”7月29日,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梦耀中华服务宣讲团走进位于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参观学习,这也是胶东育儿所纪念馆今年暑期迎来的第一批省内大学生。
走进胶东育儿所纪念馆,“遥远”的红色乳娘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乳山是山东甚至华东根据地后方腹地之一,是党政军和众多机构发展壮大的基地。乳娘不仅解决了革命机构妇女干部的后顾之忧,承担了哺育乳儿的任务,她们还送自己的丈夫、儿子上前线保家卫国。乳娘是千万胶东儿女支持革命、爱党拥军的大爱群体……”泛黄的照片、老旧的物件、逼真的场景,同学们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在这里感受着乳娘的故事。
居民在社区剪纸(资料片)
乳山历史悠久,红色土壤深厚,这片土地经历了胶东抗战、解放战争的烽烟,留下了马石山十勇士、胶东育儿所等感天动地的红色记忆,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乳山加大对以马石山十勇士、胶东红色乳娘等为代表的本土特有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力度,陆续出版《乳娘》《红色乳山》《胶东育儿所》等红色书籍,推出现代吕剧、舞剧、话剧、纪录片、报告文学、情景剧《乳娘》以及电影《马石山十勇士》等文艺精品,组织举办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等高层次会议,并常态化开展“党史进课堂”“大手牵小手”等红色宣讲活动,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发扬。
随着胶东育儿所300多位乳娘和保育员哺育1200多名革命后代的感人故事被新华社、《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网站广泛转载报道,乳山与“胶东红色乳娘”“马石山十勇士”两大红色文化IP牢牢绑定在一起。
今年3月,乳山开启了宣讲红色文化的新“赛道”——成立新时代“红色乳娘”宣讲团,立足“胶东红色乳娘”资源,以新时代各行各业典型代表的视角为切入点,将红色乳娘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截至目前,宣讲团已累计宣讲100余场次,受众达150余万人。这股红色力量,将跟随乳山人的血脉代代相传,成为一座城市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让优美环境触手可及人人共享
又是一年旅游旺季,乳山银滩迎来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大家不约而同,为了这片洁净沙滩和蔚蓝大海而来。踩着绵软的沙滩,与海浪嬉戏玩闹,让海风吹去所有烦恼。
乳山拥有199.27公里海岸线,海岸沙质细腻松软,洁白如银,于是便有了“银滩”的美名,这里是山东省海岸带资源条件最为优越的岸段之一。
许多老乳山人一定还记得,从前的银滩,美丽的海景和沙滩并不能为游客独有,牡蛎养殖区也分布在这里。人类的生产活动加上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蚀,对海岸带的生态资源带来了很大损伤。
海岸带是城市的生命线,保护海岸带就是保护城市本身。近年来,乳山坚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聚焦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海洋开发与生态修复并重,大力推进实施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着力破解岸线修复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努力形成“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美丽海洋、生态岸线。
随着《乳山市海岸带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乳山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乳山市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等编制实施,乳山逐步建立起最为严格的海岸线保护机制,大力实施海岸带综合整治与修复工程。
变化体现在一连串的数据里:3.1万平方米沿海违建、1.4万亩禁养区养殖筏架被全部拆除,900多亩牡蛎养殖区集中搬迁;浒苔治理工作持续开展,温喜生物科技项目投产,年可处置浒苔近40万吨,乳山浒苔处置经验不断被推广;1000亩盐碱滩涂被改造,14公里砂质岸线、400多万平方米湿地被修复……
变化还体现在百姓和游客的笑脸上:如今,沿着银滩自东向西行驶,洁净的沙滩和碧蓝的大海一望无际,精心打造的沿海公园宛若明珠,镶嵌在海岸带上;潮汐湖公园建起来了,各色水鸟纷纷前来栖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滨海公园建起来了,一边散步一边观海成了当地百姓和游客最惬意的休闲方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市三十年,乳山稳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生态环保。于是,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海洋生态保护硕果累累,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一张张响亮名片,让乳山生态之城的美名远播,也将进一步擦亮乳山宜居宜游的城市品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