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公众号改版,也许在订阅号列表里找不到我们,为了防止和我们走失,动动手把“清韵美学”加入标吧!

茶道丨香道丨诗词丨文学丨人文丨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件寒衣,一念安康

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

又称十月朝、祭祖节等

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

纪念仙逝亲人,

谓之送寒衣。

人们约定俗成地,

做着这些传统,

年轻时不懂亦不信,

直至经历了世间冷暖才明白,

祭祖扫墓,

并不一定是招吊亡灵,

只是一声时节的问候,

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今日寒衣节

寒衣节,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日子。

“十月一,送寒衣。”

寒衣节,俗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

北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中国“三大鬼节”,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亲人,谓之,送寒衣。

但是如今的人们,知清明、中元者甚多,知寒衣节的却寥寥。

天气寒冷,满地落叶随风扬。送寒衣不仅是传统习俗那么简单,给在世的人送棉衣、厚衣,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寒衣节最重要的一点:“尽孝和关爱老人!”这是华夏儿女不能忘却的重要传统:“孝养父母,天经地义”。

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礼记·月令》中这样描述:

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这一天,古代的帝王穿上冬衣,昭告世人冬天的降临,女人们会给家人穿上温暖的衣服。

人们用秋收之物祭拜诸神与祖先,报告这一年的丰收与希望,祈愿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日子依然温暖如昔。

图 | 清凉地儿-了琹

■ 祭奠祖宗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烧寒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

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图 | 清凉地儿-了琹

准备过冬

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

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一年一年的寒衣,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

让我们清楚的知道:生活依旧在继续,身体健康,才是最好。

送一件寒衣,愿天堂的亲人,不再孤冷;燃一段心香,愿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寄一份哀思,愿天堂的亲人,一切安好;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路,让天堂的故人不再孤冷,送上对故人的缅怀之情。

很喜欢一句话:“就算公交上空无一人,司机也会把车开到终点站。不要因为任何人的离开,而停止原本的生活。”

把握当下,好好活着,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

把过往贮存在记忆里,把未来落实在脚步下,好吃慢喝,来日方长。

生命,也便不算辜负!黄泉下,倘若他们果然有知,必也会宽怀一笑的吧。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

祈愿亲人在他方世界,

无有病痛、身心安宁。

寒衣节,

祭祀敬祖,烧寒衣。

送给最亲的人最温暖的衣服。

美物推荐

微博@松月轩生活美学

淘宝店@松月轩生活美学

注:本文来源于文人书房(ID:wenrenshufan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只为传播美好,如有侵权,联系删,谢谢!

关注【清韵美学】

琴棋书画

诗酒人生

一起探索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