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北京的夜色静悄悄地涌入大街小巷。中南海一位年轻的女孩因为思恋恋人独自在四合院中踱步,而她的恋人正是贺彪之子贺平。

与此同时的贺平正在与家中商议自己的婚事,当贺彪得知自己儿子竟与邓蓉恋爱时顿时大吃一惊随即严肃起来说道:他的父亲可是个好人啊,你日后定要好好待她!

要知道贺彪可是获得过过国家一级红星勋章的人物,如今还担任着解放军后勤部的副部长。这个女孩的父亲究竟是谁居然能获得他如此之高的评价。那贺平又是怎样与这位出生中南海的女子相恋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族之女

这个女孩名为邓榕,从小便身处于历史的漩涡之中,而她的出生更是耀眼,因为他的父亲是全国人民都熟知的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对新中国的建设的贡献自然是不言而喻,而邓榕的童年与少女时期,就是在邓小平呵护下长大的。

但邓榕并不是一个单纯依赖家庭背景的人,她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出远超常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忍耐能力更是让她在同辈中脱颖而出。

少女时期的邓榕正处于社会主义初建时期,家庭、国家、民族混在一起,目睹了这一切的邓蓉她感悟到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道路。因此在教育上邓蓉没有居于一处,她广泛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还特意学习了钢琴等一系列新鲜玩意儿,不过她最热爱的依旧还是文学。

但是随着邓小平的政治地位逐渐上升,邓榕逐渐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每一个动作都受到了外界的关注。她顿时觉得压力扑涌而至,无论在哪她都觉得如坐针毡不知所措,而这个时候她遇见了自己一生的好朋友以及后来的媒人吕彤岩。

那是个清凉的夏日傍晚,邓榕参加了一个聚餐。那是一个大型的宴会,很多政坛重要人物都受邀参加讨论国事。邓蓉对这些不感兴趣便独自躲在宴会的一角,也正是因此她偶然遇到了同样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吕彤岩。此时的吕彤岩身穿淡绿色旗袍,眼眸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而她手中的书籍更是吸引了邓榕的注意。对政治均不感兴趣的二人都惊奇与在这里还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于是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的情谊还展现在彼此亲昵的称呼中,一次聚会邓榕吃的比平时稍微多了点,小小的脸蛋微微泛红。吕彤岩调皮地戏称她为“胖胖姐姐”,而这个称呼却成为了她们之间的秘密暗号。每当她们在人群中寻找对方,吕彤岩就会轻声唤出“胖胖姐姐”。在那段让邓蓉倍感压力的时期,吕彤岩便是她的救赎,相似的家境相似的年纪相同的爱好使得她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她们时常待在一起探讨书中的哲理,分享人生的感悟。

但是日子很快再次引来变故,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邓榕上中学后不得不来到农村下乡,这让她不得不面临着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回想起在家里的日子,邓榕一直受到哥哥姐姐的疼爱是家中的小公主,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她更没有经历过如此艰苦的农村生活。

因此刚刚来到农村的时候邓蓉的脸上总是挂着忧愁,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她每到夜晚都会因为想家想到流泪。不过好在每年收完地后,邓榕都能获得批准回家探亲,这让她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也是她一年唯一的盼头。似乎命运也怜悯这位总理之女,出乎她意料的是好友吕彤岩毕业后居然也被分配到了这附近的医院实习,这让邓蓉黑暗的生活终于照进一缕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时起,邓榕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探望吕彤岩。两人一起回忆小时候的趣事,也互相倾诉着彼此最近遇到的困难。在闲聊中,吕彤岩不禁对邓榕的遭遇感到心疼,突然间她想到了一个与她有着共同遭遇的朋友——贺平。

"我可以介绍一个朋友给你,你们一定能聊得来,"吕彤岩突然说道,希望能给邓榕带来一些安慰和喜悦。

邓榕小脸一红,这吕彤岩明摆着是要给他介绍男朋友啊,但是与此同时她也感到好奇于是问道:"贺平是谁啊?你为什么那么肯定我们一定聊的来呢?"

吕彤岩微笑着回答:"贺平是一个非常聪明善良的人,他如今也在下乡。但是他很乐观,哪怕是现在这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他也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他一定会给你带来积极的力量。我相信你们肯定能聊得来,互相支持和鼓励。"

邓榕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贺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确实很渴望在这时候有一个有着相同经历的人,能与他分享彼此的故事,倾诉心声排解苦闷。吕彤岩虽说与自己也是亲密无间但毕竟现在有着不同的经历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于是她答应了吕彤岩的介绍,邓蓉与贺平的故事便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喜结良缘

贺平和邓榕的遭遇非常相似,与家中分离来到农村生活。也许正是由于有着相似的经历,邓榕和贺平在书信往来中产生了一种共鸣,仿佛彼此都是孤独沦落的旅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贺平和邓榕凭借写信来保持联系,即使邓榕回到南昌也没有中断过沟通。

随着一封又一封信件的寄出,这些信件成为了他们思念的纽带,拉进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每每夜幕降临时,贺平和邓榕便开始在寄给彼此的信封中分享最近的喜怒哀乐,二人的感情也是日益升温。

在一封信中,贺平表白了自己的心意:“邓小姐,您就像是我人生的指南针,您给了我方向,也给了我希望。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并肩前行。”邓榕的回信中充满了感慨:“贺先生,您的每一封信都如春风,给我带来了温暖和无限的希望。我同样期待那个美好的未来。”

而这份特殊的情愫也没有止步于纸面上,由于一些原因两人一直都是书信交往其实并没有见过面。但是尽管如此两人已经认定了对方,开始计划着第一次见面。

不久后,贺平给邓蓉寄来了一封信,提到他要去江西永修看望劳动的父母,顺道经过南昌想要来拜访一下。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到邓蓉以及她的家人,一方面是亲口对自己这个爱慕已久的女孩表达爱意,另一方面也想向邓蓉的家人们表达自己的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贺平也已经提前写信告知了父母自己恋爱的消息。而贺平的父亲得知自己的臭小子居然在和邓小平之女恋爱时不禁感到震惊,但是很快他又安心下来。邓小平的为人以及品性都是人尽皆知的,他的女儿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肯定也是知书达理。随后贺彪说道:“我知道她,她的父亲可是个好人,你一定要好好对人家小姑娘!”贺平郑重地点了点头。

而邓蓉知道贺平要过来后,直接把这事告诉了家里的父母和奶奶:“贺平要到江西来。”听着女儿口中陌生的名字,邓小平和卓琳不明白女儿说这是什么意思,便开口问道:“贺平是谁啊?”

邓蓉也不扭捏,应声答道:“贺彪家的老三,我男朋友。”听到贺彪儿子邓小平也顿时放下心来,正如贺彪了解邓小平一般邓小平也深知贺彪的为人,在那个打仗的年代贺彪不知道救下了多少解放军战士的生命。所以还没见面,邓小平一家人就很欢迎贺平的到来。

常言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亲,邓榕的母亲卓琳也没能免俗,贺平跟着邓榕刚进家门,卓琳就和贺平拉起了家常。

卓琳调侃道:“贺平啊,听榕榕说你是个很不错的孩子,我看你也是挺可爱的。”

贺平谦虚地笑了笑,说:“阿姨过奖了,我只是比较老实不会说话。”

卓琳看着贺平真诚的眼神,觉得这个年轻人不仅有礼貌,而且很有责任感,似乎已经暗暗下了什么决定。

随后卓琳和邓榕的奶奶一起准备了一大桌子的饭菜。贺平也没有假客气,直接就把饭菜一扫而光,最后只剩下了一摞碗和盘子。

看到贺平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卓琳不禁笑了起来。她说:“贺平,你就是个好胃口啊,真是饿得慌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是啊,家里的饭菜真好吃。”

老人们听着贺平的话,笑得更开心了。他们觉得贺平这样自然大方的后生很有魅力,像他这样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少见了。

两天下来,贺平不仅帮着邓榕的妈妈和奶奶种丝瓜,还陪着几个老人聊天。他们谈论着过去的时光和现在的社会变迁,贺平虽然年轻,但对于历史和现实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大家都被他的聪明才智所吸引,对他越发喜欢。他们都觉得贺平是个懂事、有教养的年轻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有了这次经历邓榕与贺平之间的感情是更上一层楼。而邓小平对于这段感情也是由衷的看好,因为他相信,有责任感的人对女儿的感情一定是真挚的。

后来邓蓉也跟随贺平去见了贺平的父母。在饭后闲聊中大家得知邓蓉居然还会弹钢琴都纷纷表示想欣赏一番,而邓蓉也大大方方地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梦中的婚礼》。琴音流转,她展现出的才华和自信,为她赢得了贺家长辈们的认可。

但更让贺家深感温暖的,是邓榕对家庭的体贴入微。邓蓉在的那几天恰巧碰上贺家的小孩突然生病时,她毫不犹豫地放下手头的一切,与贺家一同守在病榻旁,还说道自己是女孩子心思比较细腻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这也让贺彪等人对自己这个儿媳妇是极其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共度危机

见过彼此父母后,两人可快步入婚姻的殿堂,两家的关系也因此日渐深厚。而两人则精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家,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以为事情就会这么一直发展下去,两家人和和满满幸福安康,可没曾想邓小平再次迎来了变故,也就是三起三落中的最后一落。

1976年,中国的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邓小平被迫离开中央权力核心,邓家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一年对邓榕而言如同天翻地覆,家庭受到的打击,让她逐渐变得喜怒无常,她似乎又再一次堕入了当初刚刚下乡的黑暗。。

“今年北京的雪似比往年来得更早,也更冷些”。邓榕经常独自走在飘雪的夜晚囔囔道,冷风穿透她的衣裳,心中的焦虑与担忧更为刺骨。这时突然看见一个人影从黑暗中匆匆走来,果不其然正是贺平:“你放心,岳父那边我会照护的。”贺平心疼地讲邓蓉拥入怀中,轻轻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贺平自然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哪怕如今邓小平再次被人诬陷成为众矢之的,贺平却是百分百相信自己这个岳父还时不时前往拜访,对邓蓉更是有着无微不入地照顾。

“如今你岳父家遭变故,你且把精力全身心放在他家,家里不用你管。”其实不仅仅是贺平,整个贺家也没有在这个关键时刻背信弃义,相反贺彪更是让贺平全身心照顾邓小平一家,自己对邓家也是颇为关照,并且豪不避嫌还时常前往邓家为自己这个亲家排忧解闷。

晚风轻拂,灯光映照在邓小平和贺彪的脸上,两位老人坐在宽敞的客厅里,专心地玩着桥牌。桌子上放着一壶新泡的茶,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热气渐渐消散,但两人的兴趣丝毫未减。

邓小平轻轻放下一张牌,微笑着对贺彪说:“你这次又想骗我了吗?”贺彪笑着摇头,反驳:“老邓,你每次都这么说,但最后赢的总是我!”两人的交流中充满了玩味和戏谑,仿佛回到了他们年轻时的嬉戏时光。

虽然他们都已经从政多年,但在这个桥牌桌前,他们只想当两个普通的老朋友,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回味着过去的时光。

“老贺,往后你别来了,我怕……”突然间邓小平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道。

只见贺彪好似没有听到一样依旧自顾自地下着棋,还时不时催促道“干嘛呢干嘛呢出牌啊!”邓小平无奈地笑笑,这个老顽童依旧如年轻时那般倔强。在贺家的陪伴与照护下,无论是邓小平还是邓蓉都感到轻松不少,终究是熬过了那段煎熬的时光。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1996年末。邓小平因为劳累过度开始旧疾复发,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仍然没有明显的好转迹象。这个消息传来,让贺彪和贺平备感焦灼和担忧。

贺彪亲自前往邓小平的病房探望。看着邓小平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顿时老泪纵横。他轻轻走到贺平身边,低声对他说:“女儿不方便,你要负责照顾好岳父。”

“父亲,您不必多说,这是自然。”贺彪看着躺在床上的岳父在看看哭的泣不成声的妻子,坚毅的眼神下定了决心。

于是贺平开始像亲生儿子般倾注心血照顾岳父。无论是给邓小平沐浴换药,还是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贺平总是细致入微地照料着每一个细节,不计较辛劳和疲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邓小平生命的最后阶段,贺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真正的儿子是如何对待慈父的。他默默地在岳父身边守护,毫不畏惧地背负起所有的责任和累活。他的陪伴让邓小平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怀,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到安慰与慰籍。

总结:

邓榕与贺平之间的不凡爱情,不仅仅是两个年轻人的心灵交融。它更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下,两个家族间深厚友情与支持的象征。面对家族的荣誉与责任,邓榕展现出了不凡的坚韧与智慧,而贺平则成为了她人生旅程中的稳定力量。

他们的爱情,像那时代的青春,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但也充满了希望与梦想。他们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成为了他们爱情故事中最珍贵的回忆。

而两家家族的深厚情谊,更是让这段爱情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分量。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家族的支持与理解,无疑为邓榕与贺平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境,只要有爱、有信念,总会有一线生机。它鼓励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要保持对爱的坚持与对家族的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