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遗脉相承 非遗赋新 ——国家级非遗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走进燕子矶中学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开展非遗入校工程,增强青少年群体对于文化自信的认识,11月6日下午,中国金箔文化交流展示馆(以下简称“金箔展馆”)携手龙潭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走进燕子矶中学,为550名左右的高中生带来了一场“金”妙绝伦的金箔锻制技艺方面的知识讲座。

遇见非遗 照亮古“金”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非遗’,全称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那有没有‘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主讲老师董雨心一连串的发问,学生的注意力顿时被吸引住,报告厅里响起了窃窃私语的讨论声,一场探寻古“金”的课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子,学校精心组织的这场非遗知识讲座在调节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也巧妙地让孩子接触到了书本上不常见的传统文化,更是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孩子提供了开放式成长的土壤,这实质成为另一种有效的育人模式。讲座后半部分的动手体验践行了知性合一的育人理念,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效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金箔展馆开启了非遗入校工程,率先走进小学,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结构,将金箔相关的知识与其他传统文化、手工形式相融合,开发出贯穿全学年的趣味类文化课程。在2023年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优质课程评比中,金箔展馆“遗脉相承 非遗赋新”金箔创意营社团课程从上千个社团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而以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名义申报的科研课题“‘遗’脉相承 非遗‘赋’新——南京金箔进校园探索”也通过了中国民协“民间文化(非遗)进校园”课题组的审批,成为首批立项课题。

这次走进高中,也是金箔展馆将非遗入校工程的谱系从义务教育学段拓宽到了高中阶段,并针对高中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区别化的设计,这对金箔展馆后续的非遗传播之路提供了有效实践的参考。

非遗展新颜 跃动学子心

本次活动中,在学校报告厅入口处展陈了金箔展馆团队开发的部分文创单品,主体围绕日常生活常见、常用的摆件、饰品,在保留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创新,择取主流价值观、俏皮可爱的形式进行融合,如十二生肖贴金摆台系列。作为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选用生肖剪影的形式进行贴金,接受度高,而活泼可爱的生肖形象相较于传统严肃的画风更容易激发起观赏的兴致,同时,将每个生肖对应的十二地支附缀下方也有效地拓宽了民俗文化的受众面。

如何通过年轻化、潮流化的产品形式展现传统技艺的迷人之处,吸引现代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这是金箔展馆团队在开发产品时着重考虑的出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脉一起承 现场来贴金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自然的年轮走到了收获的时节,而青少年的脚步才刚刚迈向人生的高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孩子成长的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用文化滋养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既能从类似的活动中发现、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又能深深触动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社会生产生活的智慧与美学。金箔展馆将继续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围绕非遗普及工程这一文化传承任务,让金箔这张亮丽的名片走得更远,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黄露露 摄影|聂珍妮 审核|贺虎

2023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