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青会·每日聚焦丨多位运动员、家长、教练员表示——学青会是对体教融合的一次检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届学青会自11月5日开幕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青春汗水、争金夺银,在交流互动中传递友谊和希望,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体育素养和道德风尚。记者在赛场采访了多位运动员、家长、教练员,不少受访者表示,学青会是对体教融合的一次检验,是我国在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体教融合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家长:体教融合让孩子的未来有更多可能

体教融合的要义在于让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只有当体育和教育融合到一定程度,体育和教育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青少年运动员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我两个女儿都是游泳运动员。”近日,在学青会游泳校园组比赛现场,来自重庆的运动员家长罗颖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是骄傲,她大女儿17岁,小女儿14岁,均是国家一级运动员。罗女士表示,小女儿现在广西参加学青会比赛,大女儿则在重庆参加全国体育传统学校游泳联赛。两个女儿能在体育特长方面有成绩,得益于学校对体育生的关爱和照顾,孩子因训练和比赛落下的功课都能很快补回来。“孩子还是要认真学习,将来考大学,但体育训练也不能落下,多一个强项,孩子在未来就有更多机会。”

来自福州的张勍女士是一名公务员,她专门请了公休假陪女儿来南宁参加学青会的比赛。她说,女儿今年14岁,6岁就被教练看中走上专业道路,平时正常去上课,课余时间参加体育训练。只要不上课就训练,一年365天不休息。专业体育训练改变了女儿的性情,变得更自信、更坚强、更自律,更能吃苦耐劳,做事有目标、有规划,这对她的学业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运动员:平衡好学业和训练非常重要

江苏省代表队运动员李玉婷因在成都大运会4×100米接力中夺冠而在学青会赛场备受关注。11月9日,她参加女子大学乙组100米决赛,只拿到第四名。对于这个结果,李玉婷坦然接受,称已达到预期。因为学青会比赛前,她为了本科保研事宜已有一个月没有加强训练。她说,实践证明,训练量达不到是很难在赛场上夺取奖牌的。学青会是一次检验,运动员必须平衡好学业和训练。接下来她将做一些调整,加强训练。

澳门代表队运动员陈建华此次参加学青会男子大学甲组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的比赛,虽然均未拿到奖牌,但陈建华表示,参加学青会收获很大,明白了自己与其他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对未来更有方向。“我还是以学业为主,只是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专业训练。如果自己在体育训练上多做一些安排,那么体育成绩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

包揽学青会女子中学组100米、200米金牌的“短跑新星”陈妤颉是浙江省代表队运动员,目前在宁波市第七中学就读。她说,自己首先是一名中学生,然后才是一名田径运动员。平时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在体校走训。一旦因参赛落下什么课程,赛后会尽快找老师或同学补课。陈妤颉表示,兼顾学业的同时要狠抓体育训练,比常人要吃更多苦。她不怕苦,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走下去,争取为国家争得更多荣誉。

教练员:体育和教育相互促进

陈妤颉的教练吴亚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陈妤颉可以说是体教融合的一个典范。她从小学四年级起就一直跟着自己训练,属于“走读生”。因为学校和体校训练场地离得很近,陈妤颉在学校正常读书,不上课时就到体校训练。体教融合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体育和学习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体育生属于特殊人才,学校对运动员学生的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广东省代表队教练员黄炜皓表示,近几年来,体教融合从探索到实践,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和经验。在体教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地方已形成运动员培养新体系。

黄炜皓说,广东目前已形成训练竞赛“一条龙”,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一条龙的训练基地和相应的比赛,这对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非常有利。有些高校对运动员学生的课业要求有别于普通学生,只要求完成主修课程,对选修课等不作要求。有的还专为运动员学生“开小灶”,排课和考试走另一个体系,给运动员学生留出足够的训练时间,让他们既保证体育训练又能兼顾学业。

“广西有不少值得学习的经验。”黄炜皓说,早在2015年探索体教融合阶段,他曾带队到广西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也跟该校的老师探讨过。这一次来参加学青会,又与广西同行作了一些交流。“广西在竞赛方面做得很好,田径、举重等体育项目优势明显,在人才选拔和培养等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点击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内容

↓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