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全媒·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郝儒冰)11月13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垃圾分类指导中心检查组持续对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常规检查,定期列出红黑榜单,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曝光机制。

记者跟随检查组进行走访,在赛罕区新华联雅园,记者注意到,小区健身步道上画有充满童趣的“跳房子”图案,每一个格子写着牛奶瓶、易拉罐、塑料等字样,对应着红、黄、蓝、绿等分类垃圾桶的颜色,让居民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该小区还设置了“您今天分类了吗”以及巨型翅膀的墙绘,宛如一个垃圾分类主题的网红打卡点,引领了垃圾分类新风尚。

除此之外,小区内设立了垃圾分类投放站、垃圾分类箱房,让垃圾分类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更多居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收集的工作中。

记者了解到,市环卫服务中心正在持续对市四区部分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组前期发现玉泉区富康小区、回民区筑家小区、新城区俪晶阁小区存在垃圾混放未二次分拣、宣传氛围不到位、无集中宣传栏、未实现撤桶定点、台账登记不规范等问题,已要求责任方立即整改。

“市环卫服务中心会不断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曝光机制,让丢弃‘文明’者红红脸、出出汗。”呼和浩特市环卫服务中心垃圾分类办公室业务五科副科长于凤鹏告诉记者,社区、小区、物业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中坚力量,身处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源头区域,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细化责任分工,夯实主体责任,积极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不断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提升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