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沧州市运河区文化和旅游局严格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主线,坚持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丰富多样的文化空间、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推动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

突出运河保护,彰显运河特色风貌

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沧州市运河区文化和旅游局始终注重保持大运河外观、风貌的原真性、唯一性,强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擦亮了千年运河“金色名片”。

加强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积极实施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沿线25处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摸底,分类分级建立保护名录,全部划定保护区划,建立文化遗产巡查监管机制。全力配合城市重点项目做好辖区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文物勘探工作程序,对四合民居、水月寺遗址、刘焘墓及有关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整理历史文献,提出保护建议。对南川楼沉船及出土文物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有效保持了面粉厂、给水所、无线电二厂的原真性,留住了年代感,奠定了文旅融合发展基石。

发挥非遗项目应有功能。精心打造运河区非遗传习所,吸纳六个非遗项目进驻,常年免费向居民群众开展非遗培训体验活动,已成为运河区展示非遗发展成果的名片。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展会等“七进”活动,运河区手工制香等非遗项目参加了“长城脚下话非遗”国际民间艺术节,展示了运河非遗品牌。义昌永冬菜、老蔫熏肉、回家香油等美食类非遗产品通过融入运河文化元素,实现包装升级,得到市场认可。紧紧围绕“非遗进景区、景区秀文化”做文章,在百狮园、园博园等景区举办非遗展演、非遗体验等各类文化活动10余场次,“非遗过大年”“年味赶大集”等活动被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了运河非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拓展文旅融合发展空间。京杭大运河沧州市区段九曲十八弯、沿途多遗迹、处处是风景。近两年来,沧州市运河区紧紧围绕大运河两侧保护区范围搬迁改造村庄,在大运河沿线先后实施了南关张家坟、北莆子吕家院、南川楼、前辛庄等城市更新项目,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空间资源。运河区文旅局紧紧围绕宣传展示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做文章,全方位宣传大运河沧州市区段实现旅游通航,再现“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盛景,多渠道展示南川楼、朗吟楼、清风楼“三足鼎立”之美,多平台报道园博园、沧州坊、大运河非遗展示馆之盛,进一步展示了运河文旅融合发展水平。

突出创新传承,深挖运河文化内涵

实际工作中,运河区文旅局坚持弘扬大运河历史文化,拓展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展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

以人才培养奠定运河文化根基。开展非遗代表人的传承评估,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利用已建成的非遗传习所、文化名家工作室,大力开展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整合辖区文化文艺队伍,组建文化联盟,共享文化空间,共同切磋交流,提升文化文艺服务水平。2023年央视春晚上,运河区非遗项目“中幡”《龙跃神州·中幡》精彩亮相,集“惊、险、奇、美”于一身的表演,顿时圈粉无数,成为运河文化在沧州创新传承的又一力作。

以文艺创作重塑运河文化精神。组织创作绘制《四库全书图志》叙事型、史诗型长幅画卷,再现四库全书编撰过程中的艰辛与功过。组织编排歌舞《看山看水看运河》和《山居秋暝》,《看山看水看运河》节目荣获沧州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群众歌咏大会最佳表演奖,《山居秋暝》节目参加全市“迎七一·颂党恩”职工诵读表演,深受欢迎。

以主题活动聚合运河文化平台。组织参加“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和非遗购物节,集中展示运河文化风采。举办大运河主题摄影展、运河之花陶艺绘画展、乐享运河群众文化欢乐汇、体育旅游嘉年华和非遗展演、武术展演、杂技表演、书画展览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全面展现运河建设发展成就,凝聚运河力量。

以宣传交流弘扬运河文化精髓。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大运河沿线城市文化交流这两条主线,与北京市西城区、天津市和平区、上海长宁区、杭州余杭区等地组织非遗项目交流、书画作品联展等活动,积极传播运河文化精髓。精心拍摄《运河之上》《一船明月过沧州》旅游宣传片,展示运河魅力;组织拍摄“诗话园博园”短视频13个并在学习强国播出,用古诗词的形式打开沧州园博园城市展园,尽显园博园之美;高标准布设“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标语标识,在中央和省级媒体刊发运河区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报道60余篇,进一步提升了沧州市和运河区的知名度、美誉度。

突出科学利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运河区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文旅融合发展助推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跃升,努力打造环境美、生态优、文化浓、产业兴、人气旺的城市“新坐标”,让人民共享文旅发展成果。

强化文旅项目支撑。以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落户沧州为契机,协助协同市直相关部门实施了一批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建设。园博园、南川楼文化商街、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相继建成,运河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加速推进。大化厂区选择“留”、科学“改”,形成了工业遗存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统一,罐罐乐园成为亲子游目的地。2022年,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入选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提升西砖河沧州印象、刘辛庄旱稻、何家场森林氧吧品质形象,积极开发乡村休闲游。推荐河北广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60万元,形成了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特色休闲旅游路线。刘胖庄葡香园坚持举办了13届葡萄采摘节,葡香园成为市民采摘游热门之选。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入选河北省“夏纳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

优化文旅产业结构。紧紧依靠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着力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永济西路、渤海西路和大运河堤顶路旅游风景道,全区旅游厕所、旅游服务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推荐沧州群英武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项目成功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80万元。改造老厂区形成理享山28号文化创意园区,吸引30余家文化企业入驻,开展文化沙龙、展览50余次。南川楼文化街区“运河市集”融文化和旅游于一体,一经开市,游人如织,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首选地和“网红打卡地”。2023年10月,南川老街获评“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荣誉称号。2023年以来,运河市集、园博会运河之都环球嘉年华荣获2023年度河北省夜经济打卡地荣誉称号。沧州金狮国际酒店获得“河北省十佳五星级酒店”荣誉称号。

推进文旅创意发展。在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支持沧州文化大厦、运河区非遗传习所申报省级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试点单位。积极引导文旅企业、个人创作兼具艺术性、实用性、文化性的旅游文创产品,打造独具运河特色的“运河游礼”文化旅游商品,塑造运河文创产品品牌。示象文化公司推出铁狮子盲盒、大运河百景信笺、胸针、书签等系列旅游文创产品,读白茶舍开发出沧州行迹布袋、小夜灯等旅游文创产品,依托非遗项目手工制香开发“一船明月过沧州”文创礼盒,深受游客欢迎。